首页 青伶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 16 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青伶作者:琴挑

第16章

“众卿家,对旱灾之事有何良策?”大殿之上,皇帝正襟危坐,忧心忡忡。从他深锁的眉头和暗黄的气色来看,为了旱灾一事,这位不再年轻的皇帝连日来已是身心俱惫,衰老了好几岁。随着灾情的连连告急,朝廷上上下下人心惶惶,气氛也越来越凝重。

窒息的沉默。

文武百官都摒弃凝神,没人敢第一个站出来。

皇帝一声长叹后,吏部尚书荀仲纪终于打破了沉默,出列奏道:

“臣以为,眼下当务之急,就是开仓放粮。”

这实在是个难以出口的不情之请,荀仲纪清楚地知道,国库本来就存粮不足,因为大旱数月,连紫禁城也支撑不了多长时间了。开仓放粮,只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治标不治本。

一旁的李侍郎也应和道:“臣也赞同尚书大人所言,开仓放粮。”

文武百官均点头示好,交口称赞:“尚书大人所言即是,所言即是啊。”

百官正交头接耳间,只听一洪亮之音响起:

“皇上,臣却以为不可。”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说话之人虎目龙眉,气宇轩昂,正是康顺王爷。

康顺王挺胸昂首,径直出列,上前奏道:

“皇上,臣以为,开仓放粮固然可解一时之急,却不是良久之策。天下大旱已近三月,灾民千万,税米无收,粮仓又不盈,即使全部用来救灾,也只能支撑一月,一月后,天下黎民还是要被饿死。”

说话之间目不斜视,字字铿锵,当即就有人附和:

“王爷说得很是,开仓放粮只能解一时之需,并不是长久之计。”

“是啊,是啊。”

荀仲纪忙又奏道:

“禀皇上,如果不开仓放粮,一月不到,再不见我大清子民有一生还!”

众人又说道:

“尚书大人说得也有道理,还是要解燃眉之急。”

康顺王皱眉道:

“皇上,如果现在开仓放粮,第一,各地存粮均不足,如果京城粮草运往全国各地,少则几天,多则数月,即使日夜不休,恐怕送到时也是杯水车薪。第二,灾民如蝗,已涌入各城镇,如果放粮时发生哄抢,还会引发流血冲突,从内部自杀自阀起来。第三,边疆异族祸乱之际,也难保外敌不会趁虚而入,挑拨民众造反,趁机颠覆我大清。”

荀仲纪老眉一挑,正色问道:“那么,依王爷之见,该如何救灾?”

康顺王看了他一眼,向皇帝拱手禀道:

“皇上,依臣之见,只有六个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