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之明朝大当家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 59 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胡宗宪笑道:“赵大人,听大人口音,似乎也在江浙一带住过的。江浙水土厚,因此出人才。”胡宗宪早就听闻这赵文华是宁波人士,如今听他口音当中颇有浙语乡音,于是乘机捧他一捧。

“胡大人好耳力,本官确实是浙江人。”赵文华笑道。

“哎,可惜我浙江百姓身入水深火热之中,无人管啊。”廊下一名宾客叹道。

“宋先生,何出此言啊?”赵文华奇道,他倒认得廊下那人,是本地有名的儒生,赵文华进士出身,倒是不敢不敬儒生。

“赵大人竟不知倭寇之乱么?”那宋先生反问道,倭寇之乱在明朝中期,尤为严重,浙江等省百姓深受其害,地方兵卒避之如虎,一些官员竟然为了自身利益,报喜不报忧,朝中的严嵩等人,更是对着嘉靖皇帝,报喜不报忧,这赵文华就是清楚,也只能装作不知罢了。

“……”赵文华被问得哑口无言,他此次前来,本就是为巡视东南防倭事宜,但苦于无有良策,正愁如何向朝廷交代,这时本地乡绅提出这事,正是说到了他的痛处。

“赵大人怎会不知倭寇之乱呢?赵大人此次前来就是为我们做主,打跑那些该死的倭寇的!”就听席中一人应声答道。

赵文华回神望去,见说话那人不过十多岁的年纪,此时面色冷静,原来就是此间的主人——沈伉!

第七十一章名将

当下赵文华也不好反驳沈伉,唯唯诺诺之后,便把话题引向其他事情去了,只是他却把沈伉这个少年妄议倭寇之乱这件事记了下来。

翌日,沈伉被人叫到前厅,就见赵文华、胡宗宪二人早已坐在厅内,见了他来,赵文华抬首问道:“沈公子,昨日你说的那话,可是当真的?”

“什么话?”沈伉故意问道,他却知道是关于倭寇之乱的那句。

他历经前世,知道这倭寇之乱,日后将由疥癞之疾,变成心腹之患,这次赵文华就是借着祭奠海神之名,前来探查贼情的,谁知一见之下,沈伉有些失望了,这赵文华只是一个贪财的酒色之徒而已。

因此一时激愤,竟将赵文华此行的目的脱口而出,沈伉心下知道,此时赵文华自是来问罪的。

他哪知赵文华心中却有另一番打算,胡宗宪已和他言明沈伉身揣御令,手中握有江湖势力,名为富商,实际上已是一方豪杰。

这倭寇从海上而来,依仗武力为祸百姓,若能依靠中华武林的力量,这等疥癞之疾还是问题么?可惜赵、胡二人都是文官,武事上毕竟所知不多,这时就想依靠沈伉的力量。

“倭寇为祸此地百姓,沈公子身为本地豪杰,就这么眼睁睁地袖手旁观么?”赵文华不想拐弯抹角,盯着沈伉的眼睛问道。

“我等草民,有心无力,但不知道赵大人有何高见?”沈伉反问。

“我?我和胡大人想请沈公子襄助一臂之力,可好?”赵文华直接问道。

“沈某身为大明百姓,自然是责无旁贷,只是不知赵大人要沈某如何做?”沈伉不依不饶,继续问道,若无计划,只靠空想,这绵延不绝的倭寇之乱,能被轻易地消灭么?

赵文华叹了一口气,回答道:“如何做……本官还真不知道。”实际上他出京之前,曾向嘉靖帝上书七事,其中就包括建水军、遣重臣督师、招降盗匪等几条,但他一介文人,纸上谈兵还行,如何实施却完全没有方略了。

这时,胡宗宪接口说道:“贤弟,赵大人此行就是奉旨来监办这增募义军的,可惜我们不知如何做,贤弟深谙江湖的事,能否帮为兄和赵大人分忧?”

此刻沈伉才知道,这胡宗宪从一开始找到自己,要求自己招待赵文华,就是打的这个主意,想靠着自己帮忙增募江湖人士加入到对抗倭寇的军队当中。

明白这些,沈伉心中已有了主意,他向着二人抱拳说道:“两位大人信任沈伉,沈伉敢不效力?不过我有一个人选推荐,想请二位大人恩准。”

第59章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