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音缤纷如玉,一丝一缕,箫声低吟浅唱,不绝于耳,合在一起,婉转三叠,默契十足,把梅花傲雪寒霜的气质变现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弹奏到后来,已经分不清是箫声在跟随琴音,还是琴音在追逐箫声,只觉得异样的合拍,异样的缠绵动听。
其时,殿外梅花吐露芬芳,疏枝缀玉,清风掠过,梅香幽幽沁入鼻尖,醉了红尘醉了心,殿内黛玉、水溶相对合奏,一个紫衫磊落,宛如玉树临风,一个粉衣清逸,似一朵轻云初出岫,明明不是一个人,却都有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静静在周身流转。
如斯风姿,让人赞叹不绝,让人悠然神往,让人心中的尘念世俗尽皆滤去,只余这袅袅清音,及这一对宛如璧人的才俊佳人,久久萦绕不散。
袅袅笛声渐远,曼曼琴音渐淡,化作一丝细细的清音,朦胧似有若无,到最后,终于都低缓下来,再不可闻。
一曲终了,余韵绕梁,殿内静静无声,众人仍旧沉浸在这仿佛天籁的合奏清音里,只觉得回味无穷,深受震撼。
第19章:莫测
黛玉的身体,一直都甚是娇弱,不可太过劳累,一抚罢曲子,便觉得心神疲倦,颇有些支撑不住,闭目歇息了半晌,方才缓过神来。
刚刚平复心神,还未抬眉,已经感觉有不少灼热的眸光落在自己身上,不用深思,便已经知道,是李稹、水溶、忠顺王及其他王爷贵族的目光。
对于忠顺王,黛玉自是不理会的,侧首望了李稹一眼,再缓缓移开,落到水溶身上,但见长身玉立的他,剑眉星目,面若秋月,俊逸风华在烛光的映衬下,柔和了许多,平添了几分动人光芒,让人的心,不由自主地被牵动,如坠梦中一般。
回想起刚才的情景,不禁心生感叹,自己学琴已经有很多年头,然而,合奏讲究的,不止是个人的技艺,最重要的,是彼此的默契和配合。
而刚才的一场合奏,已经清清楚楚彰显出,即使刚开始,自己与他的步伐不齐整,自己在前,他落了一拍,也不妨碍后来天衣无缝的配合。
只因为,他愿意迁就自己,愿意以一颗真心,来对待自己,让自己从心头深处,滋生出无尽的信任,从而心无旁骛,达到空明灵彻的境界。
只有桃花会在春天绽放,只有幽兰会选择空谷,若有一个人,能与自己合拍到如此地步,那是因为,彼此之间的默契,早已经超越了寻常世俗的通达,已经达到心有灵犀、志同道合的境界,对于生命与未来,有着同样的心境,同样的感触,同样的追求,才能奏出润雅和谐、互相唱和的佳音。
思绪起伏,沉浮不定,不知过了多久,耳际传来太后的轻咳声,黛玉方才略微清醒,众人也纷纷回神,继而发出一片溢美之词。
太后满目笑意,以手轻敲案几,声音中满是毫不掩饰的欢喜和赞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梅花三弄》这支曲子,哀家不知听过多少回,却从没有听过如此默契的佳音。”
一面说,一面将黛玉、水溶唤到跟前,笑容满面地打量了两眼,旋即道:“今日宴席,有此一曲,便可令之前所有的宴席黯然失色。”
两人听了,连忙低下眉,分别谦逊了几句,皇后轻轻一笑,击掌道:“林郡主与北王爷不必谦逊,你们不但自身技艺高,配合得也相当默契,当真是天衣无缝,唔,如此佳音,实在难再得,母后是否应该赏赐一番?”
太后“唔”了一声,不假思索地点头,温然道:“幸亏皇后提醒,哀家欢喜过头,一时倒忘记了。”
说着,沉吟须臾,满目皆是笑意,向黛玉、水溶道:“世人常说,宝剑赠英雄,美玉送佳人,今儿个哀家换个说法,玉箫赏才俊,名琴赐淑女,刚才你们用的紫竹箫、焦尾琴,都好好留着罢。”
黛玉听了,连忙敛了神色,端然道:“太后隆恩,本不该推辞,只是这具琴太名贵了,又是太后钟爱之物,明蕙不敢收。”
太后摆一摆手,摇头道:“东西的确好,但哀家已经一把年纪,留着它也没什么用,还不如送给你与北王爷,物尽其用,如此,方才不至于暴殄天物。”
闻言黛玉不便再推辞,与水溶一同,敛衣行了礼,多谢太后恩典。
皇后依旧笑意盈盈,目光在两人身上打转,继而落到太后身上,声音恭顺而诚恳,听不出半点异常:“看北王爷、明蕙通身的气派,便知道他们都是淡泊出尘之人,母后以琴相赠,实在又清雅又妥当,唔,臣妾想起来了,刚才母后说,今天是第一次见林郡主,应该送一份表礼,才算合情合理,林郡主如此惹人怜爱,臣妾也想送份礼给她,不知母后意下如何?”
太后对黛玉甚是喜爱,听了这话,自是并无异议,颔首道:“难得皇后有这份心,不过,皇后送的礼,一定要衬得起明蕙郡主,不然,哀家可是不依的。”
皇后带笑点头,应承道:“母后放心,臣妾心中自有方寸。”
第117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