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情挽红楼作者:雨竹
第126章
第24章:桃劫
薛姨妈满怀希望而来,只盼着贾家能代为出头,以便能将事情尽快了结,却不想竟会被贾政严词拒绝,眉头皱成了一团,心中又是震惊,又是失望,欲要再央求时,却见贾政一脸坚决,便知再求下去也无益,掩着脸哀哀哭了几声,接过王夫人给的银子,便扶着丫鬟,折回梨香院。
此时,薛宝钗已经命人将香菱移回自己的房间,又将夏金桂的身子擦洗了一遍,梳了头发,换上一套崭新的衣服,打点得甚是妥当。
见薛姨妈回来,正在厢房等候的宝钗、薛蟠连忙一同起身,开口问道:“贾家怎么没人过来?”
薛姨妈哭丧着脸,声音艰涩:“他们那边要避嫌,不肯帮忙,只给了两千两银子,让我们自己料理。”
闻言宝钗一呆,脸色泛白,嘴唇发颤,失望之情溢于言表,登时说不出话来。
薛蟠一掌击在案几上,恼怒地道:“平日里就说是亲戚,事到临头,还不是袖手旁观,不顾我的死活,实在太无情了。”
薛姨妈心中悲苦,不停地以手帕拭泪,哽咽难言,宝钗见了,虽然心中依旧甚是忐忑,却不得不压下心绪,叹息一声,勉强劝道:“罢了,事到如今,娘亲再伤心,也无济于事,不如还是等人将宝蟾带回来,再做打算罢。”
薛姨妈、薛蟠听了,也无可奈何,只得依照她的话,略微安静下来,通宵不眠,秉烛等候消息。
直到亥时将近,那些出去追宝蟾的人方有两个匆匆回转,满头大汗,神色慌张得不成样子,一进门便道:“奴才们尽心尽力,本来差点就能追上,不想正撞上刑部侍郎从衙门回家,宝蟾便奔过去,大声喊冤,那侍郎便将宝蟾带走了,多半是去了刑部,奴才们见势头不好,只得先回来报讯,好让太太、大爷有个心里准备。”
闻言宝钗脸色立刻变得苍白,再无一丝血色,颓然道:“宝蟾是案子的关键人物,如今既已经告到官府,只怕这件事情,再也无法遮掩,哥哥处境堪忧了。”话未说完,眼泪已在眼眶中滚来滚去,悲不自胜。
薛蟠亦是一脸颓败之色,不可置信地在房内踱步,眼神中的烦躁与焦急几乎要压抑不住,半晌开口道:“贾家不愿出头,事情又闹到了官府,实在没有法子可想,不如我先出京,避一段时间罢。”
薛姨妈听了,沉吟了一会儿,犹自一脸犹豫,皱紧眉头道:“你这主意也合理,只是,你向来很少出门,哪里能够照顾自己?倘若一个不小心,被官府的人抓回来,就是畏罪潜逃,必定罪加一等,到时候,真不知该怎么救你了。”
薛蟠听了,不由也止住言语,犹疑起来,宝钗思量须臾,却道:“我倒同意哥哥的意见,形势严峻,总不能坐以待毙,不如多带些银子,先出去避避风头,只要小心一些,收敛一些,官府的人未必能找到,我与妈妈在京城,再想办法四处打点一下,时日一久,事情自然会淡下来。”
薛姨妈向来最看重宝钗,听了她这番话,细细想了一下,因实在无法可想,便颔首道:“罢了,且依你的意思办罢。”说着,便命底下的仆妇收拾衣物,准备银钱,给薛蟠打点行装。
正忙乱之际,却听得外面响声大作,一大群官兵呼啦啦地涌了进来,领头之人身穿官服,甚是威严,一进来什么话都不说,只四下一望,便命人将身着团福锦衣的薛蟠铐起来,又有几个将夏金桂的尸身抬了,径直扬长而去。
变故突起,薛姨妈、宝钗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薛蟠被带走,抱头痛哭不止。
一夜无眠,薛姨妈泪流不止,伤心过度,次日便卧病不起,宝钗虽然精神也不济,但因无人主持大局,不得不勉力支持,命底下的人细心照顾薛姨妈,让管家到衙门打点,自己则亲自坐了轿子,到王家哭诉求情。
不想王家的势力也大不如前,又知薛家皇商之名已经被革,也不愿出头,只说了几句安慰话,给了五百两银子,便将宝钗打发出府。
转眼已是正月初五,四处奔走无用,宝钗自是心急如焚,清晨起来,先到薛姨妈房中探视一番,想方设法安抚了几句,方回到自己的房间,心烦意乱地吃了几口饭,便命人撤了,和衣躺在床上养神。
一觉起来,莺儿忙进来服侍宝钗梳洗,又劝解道:“大爷进了监,太太又病了,如今整个薛家,都只能依靠姑娘,姑娘可要保重身子,千万别累坏了。”
宝钗以手揉着额头,叹了一口气,凄然道:“累倒不打紧,关键是求告无门,真叫人心急。”
以手敲了敲桌子,方蹙着眉道:“我也想过了,刑部那边,是必定要去打点的,只是,若能寻一个有权势的人帮着说情,必定更妥当一些。”
莺儿听了,连忙附和道:“姑娘所言极是,只是如今贾家、王家都不肯相助,不知姑娘心里有什么打算?”
宝钗轻咬朱唇,忖度半晌,终于下定决心,慢慢道:“主意倒没有,只是走一步看一步吧,我虽然不常出门,却也知道如今京城里,爵位最高的,是北静王和忠顺王两人,我虽然见过北王爷一次,但他对我的态度,实在太过冷淡了,为官又清正端方,若是去求他,就算我肯放下身份,他也必定不肯应允,忠顺王那边,因为是先皇胞弟,身份显赫自不必说,又极为贪财,权衡之下,不如退而求其次,从忠王府寻个门路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