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着违反规定的风险,她偷偷把避孕套扎了。
“平平,你要有弟弟了。你爸指定高兴。”顾平很久没有在母亲脸上看到这种喜悦的表情。弟弟能让他阖家欢乐?那为什么他不行?他很很疑惑,有些期盼,还有嫉妒。
然后弟弟变成了妹妹。
顾安的名字是因着顾平的名字随便起的。儿子的名字起的郑重,取平顺稳健之意。闺女差不多就行了。
这个漂亮娃娃带走了袁敏的工作,带走了她的最后一丝希望。产后她没有好好休息,她陷入了深深的焦虑。
女儿必须是一切厄运的原因,所有坏事的源头。没办法,她不找个出口,她得疯。
如果说对顾平,她爱的压抑,对顾安,是恨多于爱。
顾平立刻在这个婴儿身上找到了归属感。
她也是那个“被忽视”的孩子,甚至比他还要可怜。
他只有八岁,但是换尿布、冲奶粉、给妹妹洗澡、做辅食等等,可以做的更好。
大家都说他是个好哥哥。
顾平抱着熟睡的妹妹想,我好吗?
在父母争吵时,带着妹妹出去玩;被母亲指责对顾安太好,他独自消化情绪,听到顾安叫“哥哥”,换上副笑脸迎上去。。。。
这是一个完全依赖他、信任他,和他面对同样苦难的孩子。她的喜怒哀乐比自己更重要,因为对她好,给他自己曾经没有又渴望的东西,就是在补偿曾经的自己。
所以这一切只是自私。
即使如此,顾平也时常无力。
顾安对待袁敏,有种屡战屡败的执着。袁敏越不搭理顾安,妹妹就越想讨好母亲。
真傻啊,安安,别这么傻。
透过顾安,他越发看到曾经挣扎的自己,因此明白了自己的父母是怎样残忍。
他再怎么努力,妹妹还是会露出受伤的表情,因此变得敏感、小心翼翼。这是他无力改变,又感到灰心的地方。
他照顾妹妹到小学,一个好机会出现在他面前。
全额奖学金,世界顶尖学府。
老师找他谈话,让他尽快决定。他不敢再直视妹妹单纯的眼,也许在他心虚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做出了决定。
十几年过去,仅仅是兄长的顾平已经习惯于承担顾安的人生,自动的带入监护人,或者说父母的角色,因此这个决定对他尤其艰难——无限可能的耀眼未来要用愧疚铺路。
他走了,以后谁给妹妹辅导功课?催她练琴?给她开家长会?给她做好吃的?。。。谁来开解她?谁来爱她?
没有人,并且她还那么年幼。
顾建国急着让儿子出国深造,信誓旦旦说一定会照顾好顾安,让他尽管放心。
他想,只有自己发展的好,才能带妹妹走,才能给她更好的未来,指望爹妈?根本不现实。
这理由足够让自己心安理得。
在飞机上,少年顾平看着窗外,突然流了泪。
其实,他知道顾建国说的是假话,还是选择“相信”,丢下妹妹自己奔前程。
所以,他根本不是个好哥哥,从始至终,他都是个自私的人。
——————
亲妈的话:哥哥啊,其实自私没什么,别自我攻击了(从这个角度看,兄妹俩真的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