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之最炫民族风作者:鼓瑟希
第6章
【06】
灌江村所在的地理位置十分尴尬,它在l市l县和g市y县的交界处,跟y县隔了七八座山,跟l县隔了五六座山还有几十公里。
灌江村的直属乡是l乡,距离村子25公里,完完全全的山路,上座高山半小时,下座山半小时。成年人走到乡里也要花四个小时。而从道路中间的录章村走另条路则可以到z镇,但是要走样远的路,还要加出份车费。
周满思考之后,决定去z镇。原因无他,他要卖的东西乡里恐怕不好销。
他在早上五点就出了门,背着快九十斤的东西走了四个小时,在九点的时候到达山路跟二级路的交叉口,个叫灸歪的村子。从l乡有班车到z镇,还有各种拉客的三轮车。但是很遗憾,周满身上分钱也没有,只能继续往前走,又走了两个小时才到z镇。
这个时候的周满是又累又渴,但他还是很仔细地在集市上找了个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坐了下来。他把背篓放在身后,先取了大块破蚊帐拼成的布垫在地上,把背篓里的东西整齐地摆好,这才坐下。他也不着急吆喝,而是先取出山薯和水——水是用竹筒装的,上面塞了个裹了布的木塞。
早上的木薯是水煮的,没有火烧出来的那么香,但那香糯的味道还是传了出去。周满刚吃完根木薯,个中年人就停在了他面前。问道:“阿弟,你卖木薯?”
“是啊。”周满笑着说,“昨天刚从山上挖出来的。阿叔你看。”周满随便抓起节咔嚓地折断,将断口递给中年人。“你看这肉白吧?种出来的肉都是黄的,我买的这么白,绝对是真正的野生山薯。”
“是蛮正的。”中年人拿到手上翻来覆去地看,问道:“你的山薯怎么卖啊?”
周满指着摊上说:“小的这堆,毛钱根,中等的这堆,毛五根,大的这堆,两毛根。”
中年人奇怪:“你怎么不论斤卖啊?”
周满笑道:“我家穷,买不起称。”
中年人有些动心,问他:“便宜点?碘盐才块六斤!”
周满摇头:“阿叔,我从灌江背出来的,走了快七个钟头,不能便宜。”
“那就算了。”中年人把山薯放下,转身就走。
周满也不在意,反正还有时间,他就边吃山薯边等。
过了十几分钟,另个阿公停了下来:“阿弟,你这是什么?”
“是山薯,灌江村山上挖来的,煮汤炖骨头比淮山好吃。”周满把手中的山薯折了节递给他,“阿公你吃点看看。”
阿公吃了口,仔细地嚼了嚼,开始问价格。周满按照方才地说了,阿公也皱眉:“猪肉才五毛钱斤!”
“阿公。”周满笑着说,“你在街上想吃猪肉什么时候没有?但是这山薯就不样嘛。你也不用买,就买根小的,毛钱,怎么样?中午回去煮汤,很香的!”
阿公犹豫了再三,最终只买了根小的。
不过有了个就走第二个,本来l市人都喜欢用淮山炖骨头汤,听说山薯比淮山好吃,也就次根地实验性买了。这就是周满宁愿走两个小时的路也要到z镇来的原因。z镇是交通中转,镇上的居民见识比l乡,愿意花钱买菜。而且镇上人口也,十个里有个买,周满就不会血本无归。
这么卖了两个小时,刚好是午饭的时间,九十几斤山薯已经买得差不了,周满已经收入了十三块。但周满并不满足,他还有杀手锏没放出来。
下午,人们听说集市上有人卖山薯,纷纷跑过来看。来的人忽然发现,在山薯的旁边还有堆黑色的东西,像是香菇但又很硬。
“阿弟,这个也是能吃的?”个人随口问道。
“嗯。”周满回答,“是啊,这东西我们那叫铁菌,外头人喊做灵芝,是大补的东西。家里如果有人身体不舒服,买了这个回去跟肉起炖,然后喝汤,保管对身体大好。附近有老中医咩?喊他来看看就知道我没有哄人了。”
“这么神奇?”旁看热闹的人里立刻有人去叫老中医了。过了不到十五分钟,个干瘪的白胡子老头拄着拐杖来了。
“哪个敢讲他卖灵芝啊?讨打了咩?”
“老阿公,难道我这个就不是灵芝?”周满信息满满,“我前天才从山上摘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