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变身香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一百五十五章 台湾发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变身香江作者:拼音的键盘

第一百五十五章台湾发行

刀马旦的首映势头比起开心鬼还要更好更旺,当一周下来,票房统计发现,竟然是七百零六万,开心鬼也不过才是685万。

开心鬼和刀马旦在暑期档的一干对手,什么火拼油尖区、退休探长、少爷威威、武林圣火令、天师撞邪、叔侄缩窒、风生水起、少林与武当、男与女等等,无论是新艺城的,还是邵氏,亦或者思远的,在票房上统统都被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以至于有不少的电影人大喊:“暑期档是时空电影工作室的暑期档,是林静的暑期档。”

现在的港台两地,电影的黄金时期即将到来。

最近几年,明显的,香港电影年度票房总收入越来越高,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之后。

1980年香港全年总票房收入是一亿八千四百三十余万港元,到了1981年,香港全年总票房收入是两亿四千一百九十一余万港元,而去年1982年是四亿两千九百六十一余万港元,虽然其中的的增幅与座价上涨有一定的关系,但年度票房总收入在快速增长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而且随着香港经济的火热,电影票房收入还会越来越高,直到到九十年代初,到达顶峰,接着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才慢慢的衰落。

香港电影衰落,似乎是注定的事情。

林静虽然是穿越者,但她并没有因为如此就认为自己是“救世主”。能够拯救香港电影。

其实林静不是悲观主义者,但在她看来,香港电影衰落是逃不脱的注定的命运。因为香港电影的衰落不是某个人能够改变得了的,就好像电影不是一个人就能够拍得出来的一样。

在林静看来。香港就像是缩小版的美国,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而香港,也因为历史的原因,在二十世纪开始,不断有内地来自五湖四海的或是逃难或是逃荒或是隐居或是退避到香港,这些人中,很多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

但香港又与美国不同,美国足够大。无论有多少人才的到来都能够容纳得下来消化得了。而香港太小,十足的弹丸之地,来的人多一点就要撑着了。

恰恰电影工业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的进入才不会衰落。香港因为地方太小资源太少,当来的人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无法再接受更多的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而当那一批跑到香港来的人才慢慢老去的时候,香港这块文化沙漠之地就渐渐的暴露了它的底子,本地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足以之称它那么大规模的经济需要时。

香港电影的没落,原因当然有很多方面,比如香港本地的电影市场太小。比如盗版严重,比如电影人跟风拍摄粗制滥造,比如港英、政府的无作为,比如好莱坞电影的冲击

但人才的培养,跟不上电影工业的发展,这是林静认为的,香港电影没落的根本原因。

电影,是人拍出来的,没有人。就没有电影。

香港被称之为文化沙漠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它的底蕴太过薄了,就好像建立在沙子上的王国一样。辉煌也只能是一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