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润可是过世的老二李德正夫妻的独苗啊,六岁失了爹妈后,身体一直病病弱弱的,是?请了保姆日夜照护着才养好一些的。
当年?家里出事,就是怕李重润跟着去再半路夭折了,李孟章亲自去求了前妻梅怡君给李重润落到她的名下,给他留在了燕城。
没想到最后竟被杜映真坏了事。
第83章换房头
见到只李重泽兄弟回来,李家老少还以为他们没接到人。
等听两人说,人接到了,可因为嫌李家对他媳妇态度不明朗,李重润带着?人去住招待所了,要等安顿好媳妇后再上门……
李家男人们还能克制些,李家女?人们差点没炸庙。
李德厚媳妇杜映真这阵子因为李重润的事,家里挨了多少?训斥指责,一直夹着?尾巴做人呢。
这会儿总算找到了机会,对婆婆道,“妈,你们走了后,重润那孩子是真?不好带,后来更是油盐不进的,我?就是提了那么一嘴,也没说什?么,他就报了名下乡,直到人坐车走了,才有人上门说了。你不知道当时我……我差点没急疯了……”
杜映真当时什么想法,李家这些人,就是她自己的丈夫子女?,谁都知道怎么回事。
当年李孟章预料到家里要出事,他就提前做了些布局和准备。
老?大和老?三媳妇娘家也和李家的处境差不多,就是回了娘家也躲不掉。
唯有老四媳妇这里还可做些文章,能保住一房也是好的。
李孟章干脆让老四媳妇跟老四离了婚,老?四?家的三个孩子都叫她带走。
然后二儿子夫妻都不在了,就留了一个独苗,这个孙子他是一定要想法子护住的。
于是李孟章厚着脸皮去求了前妻梅怡君,商量给李重润过到她膝下,落到两人早逝的儿子李德宽名下,以后就是她的亲孙子了。
让他惭愧的是,梅怡君答应帮这个忙,给李重润的户口转到她那里,对外也说是自己的孙子。
但她并没要李重润拜李德宽,并说将来李家没事了,李重润自回李家就好。
李德正就留这么一个独苗,她不和过世的小辈抢孩子。
她儿子是福厚有本事的,她不信没有后人香火,他在下头就过不好了。
李孟章自觉一生坦荡做人,唯有梅怡君这里,阴差阳错的,成了他最难赎的坎儿。
无论什?么事,自是梅怡君说什么是什么,他连一点意见都不敢有,更何况是他有求于人。
这样二房和四房的孙辈们都保住了,大房三房也没攀比,李孟章自觉已尽了全力,剩下的就是听天?由命了。没想到杜映真看到李重润去了梅怡君那里,她也找李孟章说,想把家里大儿子也落到梅妈妈名下。
她的理由是,李重润本就孤僻病弱,很?多事都不能自立,会给梅妈妈添麻烦,有个年龄相仿的堂兄弟做伴儿照应着?,她这个婶婶也算尽了心。
只要提到梅怡君,康百茹从来装聋作哑。
没老?伴儿提点,李孟章哪会想到四儿媳藏的弯弯绕,觉着?她说的还真?是这么回事。
死去的二儿子是他最看重的,人走了就跟断了他条臂膀,虽然留下的孙子不大入他的眼,可爱屋及乌下,他却一直会格外看顾。
别的子孙想让他求梅怡君,别?说门儿,连窗户都不会有。
可为了李重润,李孟章会接连破例。
杜映真?正是知道这个,才会从照顾李重润的角度去说。
要知道,她的长子李重澹比李重润还小两岁,一般人家,该李重润照顾弟弟才对。
一个也是帮,两个就当稍带了,梅怡君就把李重润和李重澹都落到了自家户口本上。
人心惶惶中,能自保就已万幸,李家和梅怡君都没想到杜映真藏着那么大心眼儿。
梅怡君虽和李孟章离了婚,可并没有失了依靠。
当年她救助掩护了不少妇女?同志,而那些人如今都视她如亲姐妹。
梅大姐的事,她们比自己的事还上心,护着她的人超乎你想象。
所以,她可以毫不拖泥带水地和李孟章离婚,日子照样过得自在悠闲。
李孟章是读书人,几年的军旅生涯也都是干的文职工作。
建国后,更是转到了地方机关?部门,李家的儿子们,除了去了的老二李德正是真正的热血军人,李家剩下三个儿子都随了爹爱读书,工作上也是一脉相承。
杜映真?的大儿子李重澹一直在李家下一辈的兄弟们中不显,在读书上特别?不开窍,孩子也知道不好,渐渐地都不欢实了。
杜映真?见不得儿子这样,就告诉他家里二伯李德正的事,说他投笔从戎却是家里那辈儿最出息有能耐的。
她本意是想告诉儿子,不会读书一样有出路。
却不想因为她的一番话,李重澹却有了从军梦,心心念念的都是想当兵。
若家里没事,这当然不成问?题,李孟章不是愚腐之人,并不会拦着家里孩子往别的方向发展。
可现在李家朝不保夕的,杜家也没那个门路,现在都削尖了脑袋想当兵,根正苗红的都当不上,李重澹这样有争议点的就不用想了。
可当妈的哪舍得让自己儿子失望,三个孩子因为李重澹最听她的,她最疼的就是他。
她这不就把主意打到了梅怡君这里。
梅怡君有几个好姐妹是军中将帅的家属,家里子女都有入伍名额。梅怡君提出来想要一个,人家怕是会争抢着?奉上。
所以,杜映真?才提出让李重澹也跟着过到梅怡君名下,并教李重澹多亲近陪伴梅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