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东北那村的故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分卷阅读11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东北那村的故事作者:书痴欲飞

分卷阅读11

修路的活,说是到年底能给他六千元,当时大伙都挺羡慕的。一年下来,说是年前钱没到位,年后再看看,过了年再去要,人家说包工队赔钱了,没有那么多了,只能给两千元钱,但现在没有,先打个欠条。他亲戚为这事也愁坏了,但办法都想尽了,可没人能管,也不知道怎么才能找到人家,如今这一年的活算是白干了。不久老四这事就被传为了“一年义务劳动”。今年又有人给介绍了一个砖厂的活,据说也不少挣,可谁想到这次经历更可怕。他当时和村里的另一个人一起外出打工,去内蒙的一个砖厂,干一段儿时间之后才知道,这砖厂是个黑工厂,手下有一帮打手,来干活的没有能拿回钱的,而且一般来了就别想轻易走,除非你受伤干不了了,再像扔死狗一样把你扔出去,你要命大就活着回去了。张老四和村里这个人一知道这情形,差点吓死,他俩每天都累得要死,曾偷着跑了一次,结果被工头手下发现了,打了一顿,过了很长时间,被看管的松了些,两人又横下一条心偷着跑了,这次是幸运的,成功了,但身上一分钱没有,这么远的路,只能用脚量,走路不是让他们两犯难的,发愁的是吃,没钱吃什么?不吃哪有力气呀?万一被发现了,被追上呢?真是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这正是快秋收的时节,玉米都能吃了,他俩就在地里烤玉米吃。累了就在玉米地里睡一觉,然后也不管天亮不亮就继续往前走,后来脚也走出了大泡,行李也拿不动了,扔了一些,前后一共走了二十五天才回到家,据说走了上千里路,好几次都走错了,现在能回来就不错了,他俩这段经历都被传成佳话了,说是新时期的“二万五千里长征”。2002年这个张家谁都不愿意回忆的年份终于过去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第18章又一次偷粮

2003年是个难得的好年景,村里大户钱家投了大本钱在庄稼地里,准备打一场盼望已久的胜仗,他家人口多,分的地也多,再加上自己承包点足有四十亩了。一下子种了三十亩黄豆,剩下的种点土豆、玉米、葵花等。忙过了一春一夏,离秋收的日子只有两天了,这种期盼的日子,既紧张又甜蜜。钱家长孙阿文天天去看黄豆,天天陶醉在这一片黄澄澄的金子般的世界里。可等到去地里割豆子时,全家人都傻了:足有五亩地黄豆都没了,只剩下一些零碎的散落在地里,阿文顿时就急了,尽管这么注意,他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疯了一样的冲向地里,从这头跑到那头,急得眼泪就在眼圈里,嘴角也不住地抖动,双手抱着头无望地蹲在地里,他怎么也想不起来这能是谁干的,因为他平日里也没得罪过谁。一时间他什么都忘了,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这种事,又怕谁再来报复他。还是媳妇提醒说:“快,快去报告社长,让他给查一查,要不等秋收一开始就没法查了。”啊文这才起身事情告诉了社长,社长说:“你们先回去吧,我会派人查的,你们放心,如果是咱们村的,我肯定能查出来。”当天夜里,社长就带着几个人开始调查。经调查得知,昨天夜里很晚的时候,有人去了张德立家,后来张德立也出去了,当时谁也没注意这事。但张德立家没有豆子,况且他现在的身体也不好,不可能是他干的。社长想来想去:这事跟张老大肯定脱不了干系,就从他那下手,张老大的老丈人是邻村的,家里有两个儿子,日子过得也不好,两个儿子都没娶媳妇,他家的嫌疑最大。再说,张老大年青时就曾多次偷钱富家的东西,偷了就转移到老丈人家去,村里有熟人都看见过,只是没当场抓住而已。如果这事真是张老大勾结老丈人干的,那我可不会轻饶他,上一次偷我爹家的鸡吃,我把他修理了一顿,这回他还敢,可真是不想活了。当晚,社长赶去了邻村,调查了一番,但并没有发现什么情况,社长寻思:难道这次货物转移了?

第二天,接着调查走访,心里着急:今天再找不出来,明天就秋收了,想查也查不到了。就在大家没头绪的时候,突然有人来报:马万家也丢了五亩黄豆,而且地头留下了四轮车的车印。这下案子可大了,又来一起偷黄豆的,会不会是同一伙干的呢?社长对着村里的大名单,一个一个地排查,最后还是落到张家哥几个身上,除了他们,别人不敢这么干。不是张老大能是谁呢?社长想了一会儿,站起来说:“咱们这样,小王你去邻村盯着张老大的老丈人,小李你去王二家盯着,他们住的近,平时肯定有联系,小赵你去后村盯着张老四的老丈人,小刘你去盯着张老三,我就不信发现不了什么情况。大家行动吧,中午回来向我汇报。”

大家走后,社长媳妇忍不住了说:“你说会不会是张老四他老丈人,那人我见过,说话吹吹轰轰的,一看就是个不怎么地的人。”

“你就别参和了,做点饭菜,中午他们几个得在咱家吃。”社长说完又琢磨起来。不到十点钟,小赵急冲冲地跑了回来,刚一进屋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说:“社长——,有情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