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的,人类文明之所以是人类文明,就在于它永远还是需要人类的。只不过,在不同的年代,它需要的人不同。”
她陷入了沉默。我等了一会儿,继续追问:“你很喜欢思考这种问题吗?比如说人类存在的意义?”
“难道你没有思考过?”
“嗯,我也想过。但这种问题是没有答案的。”我说,“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呢?”
“我不记得了。”
“想想看。是不是因为看过什么书籍,看过什么频道,或者受到了哪位朋友或老师的影响?”
她又戒备起来:“我说过了,我不需要任何人的影响,也会成为现在的我,也会走上同样的路!”
我摇摇头:“这不可能,思想不是无源之水,不会凭空产生。每一个人,都是她一切经历的总和。”
我看着她抗拒的神情,知道今天再问下去也不会有更多收获了。于是说道:“今天就到这里吧。多谢你。”
她似乎很意外,不知道我为何感谢她。她没有想到,这一番与案情看似无关的对话,能给我们提供不少有用的线索。
我回到办公室,命令系统对我们刚才的对话进行计量文体学分析,并在θ茂的全部记录中检索她这些思想的可能来源。
这个19岁的年轻人从小到大一共有326个关系密切的人,其中亲属10人,密友16人,情人3人。网络联系人1874人——包括47个交流特别密切的。近三年与别人的交谈记录不算很多。她读过775本书,看过226部影片,玩过71种游戏。收藏的频道有5329个,大多与科学相关。爱好是网球。没有加入过任何社团或社会组织。
我安静地坐着,望着墙壁上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以疯狂的速度流淌着——这些就是一个人一生的记录,她的一切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数据的量很大,需要耗费较长时间才能完成检索。所以系统将可疑的点一个个放出,供我及时参考。
n·维纳《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阅读时间:2137年7月212日
时评频道no.26993,2137年6月5日00:2100:29
分卷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