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回眸已半夏)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分卷阅读129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十一份答卷很快被扫过,随意的放在一边。

接下来,就是最后一份了。

考官双手握拳,内心其实十分紧张,他原本不想徇私舞弊的,但他家女儿最近准备跟好友家的嫡子联姻,这个消息还没放出去,要不然就凭着着姻亲关系,他也当不了考官。

知府大人这边确实由最开始的耳目一新,后来逐渐审美疲劳了。

但最后一份答卷……一手漂亮的柳体看得人精神一振,从笔锋间都能勾勒出一个沉稳、睿智又勤勉地少年郎。

知府大人赶紧翻到策论,他想,字如其人,字写的这么好的学生,策论一定十分优秀。

考官把知府欣喜急迫的动作当成了不耐烦,他唇角渐渐挂上了胜利者的微笑。

作者有话要说:

【设定如果出了问题请欢迎指正,ps百度百科和我查的资料有一丢丢出入】

【按照《学政全书》统计,三年两次的院试考试中,清嘉庆末年二百一十五个州,平均每州有十五名秀才,共一千二百八十一个县,平均每县不足四名。也就是说,每次院试,每个县大约有两名秀才。】

【2清朝山西有九府十六州,广州有十府。此次设定黎锦所在的省有九府。】

【3梁启超说,“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考过了县试和府试,即为童生。黎锦所在的省有八百多童生,秀才大约会有80多个。】

【补充:】

唐代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为官

宋代规定:‘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者’参加科举

明清规定:商人及其他流寓人员在异地参加科举,此后,越来越多的官吏和士子也经营工商。

【本文大多借用明清的规定,可以为官、考科举之后,也可以从商赚钱。所以,没有什么从商就不能考科举这个说法。】

第73章

但考官的微笑没多久就凝固在了脸上。

因为知府大人突然搁下朱笔,拍手叫好!

“好,咱们府衙今年终于出一位答卷如此优秀的考生了!”

其他坐在知府大人下手的考官也都站起来,对知府行拱手礼,“恭喜大人!”

唯独一个坐在最末流的年请考官一脸疑惑。

当时他们几个评卷人一起商议了这些‘甲等’答卷,自己先拟了一个排名,然后按照以往的习惯,从好到次,逐一排列。

按理说,知府大人叫好的应该是第一份答卷才对啊!

难道说大人不喜欢务实的策论?不应该啊!

知府大人自从上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