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带着道侣一块穿[快穿]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带着道侣一块穿[快穿]——thaty(339)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士子和百姓也觉得,差不多了,即使他们心里还是有着一丝不忿。

而摄政王再次引爆了他们的不忿!在邢国使臣离开的那一天,他突然跳出来,一刀捅死了颉耶阿宝拉车的马!一把扯下自己的王冠扔在了一边:本王自贬首阳关!澹耶不灭,永不归京!

几个时辰后,得到消息涌向摄政王府的百姓,果然在王府外,看见了摄政王玉他来时的那数百护卫,他们都骑着马背着个小包袱,没有带任何大件的行李。百姓们就这么把他们,一路送出了京外十里,看着他们潇洒而去

摄政王之后,又有许多人,或百姓,或士子,或家财万贯宝马香车,或全副身家只有一身衣裳,总之他们舍了京城这安稳之地,朝着只在传说中的首阳关而去。想去看看首阳关,想去尽一份自己的心力。

转过年来,蔡国正式改元永平。希望挺好,但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去年冬天京城附近就下了大暴雪,今年早春又有数州滴雨不下,眼看着就要大旱。

朝堂上外戚与保皇,两党争执不休,去年冬天暴雪的赈灾粮就因为他们的争吵,现在还没能顺利从户部发出去。

至于外敌,暂时邢国没事,可涂夷与赫肃两国轮流来打,虽然对方一如往年没能入关,却也造成了数万军民的伤亡。

报!首阳关捷报!外头忽然跑进来一个全身泥土背插令旗的士卒,摄政王破焉支关!夺虎城!岚城!缇城!已收回左州!

荒谬!

众臣的反应:假的!假的!绝对是假的!

首阳关满打满算才五万兵马,其中三万多怕都是要饿死的,剩下一万多人是各级将官的亲兵有一定能力,靠这点人马拿下邢国的一州之地?做他的春秋大梦啊!赶紧派人!正好办他的欺君之罪!

即便是还记挂着摄政王的老百姓,听到这消息都认为是假的。直到一个月后,俘虏送来了,一车一车的人头运来了,所有人才知道,这是真的!

众臣又害怕了,打下来了邢国一州之地,杀了这么多人,这是要开启国战吗?!赶紧去道歉!偷偷把俘虏给送回去!赶紧让摄政王撤回来!

各种命令出了京城,送到左州,然后就杳无消息了。

又是一年,京城从重生的小皇帝吕缙,到所有大臣,都不得不承认一件事这个国家,现在有了两个朝廷。

摄政王那个小朝廷如此不听命令,按理说该是被举国臭骂的,可是没有。老百姓,尤其是京城的老百姓都挑大拇指赞摄政王,骂朝廷。

他们知道,摄政王在前头开疆拓土,朝廷在后头扯后腿。甚至还想把摄政王杀了,送给邢国。

莫说是摄政王那般的英雄人物,便是我,也不会傻得回来。

摄政王哪里像他们说的割地为王?去年大旱,摄政王还送了粮食回来呢。

对对对!俺家亲戚也亲眼看见了!粮食送到了柳城,当地的官府还说不是朝廷的拨粮,要给收走呢。那可是活命粮啊!

摄政王确实不听朝廷号令,但去年的旱灾,他确实派出了运粮队前去救灾。还跟多处地方的官府发生了冲突,最后闹得大城的城门紧闭,他们的粮队在城门外放粮,也算是各不打扰。

渐渐的就传出了这样的声音:现在的小皇帝,管不了大臣,更管不了自己的老娘,还不如让摄政王当皇帝呢!

对!就该让摄政王当皇帝!

收复失地!多大的功劳!本来摄政王就得当皇帝!

又三年,摄政王重夺八州之地,朝廷发大军讨逆。

这也是有意思的事情,蔡国的官员不认为自己能战胜邢国,即便现在的邢国已经风云飘摇,不但摄政王盯着邢国打,涂夷、赫肃也如饿狼、兀鹫一般,意图分食这头病弱的老虎。可蔡国依旧畏惧邢国,而不畏惧占了八州的摄政王,认为自己能打赢摄政王。

甚至有人觉得,可以联合邢国,左右夹击摄政王不过这位刚把这番话说出来,就被朝廷上的自己人揍了,看来不要脸到如此地步的,还是少啊。

这次派兵的结果,是毫无疑问的大败,无数士卒临阵倒戈!他们都知道,摄政王爱民,更爱兵,在摄政王手底下,能吃饱,能活命。

数战之后,摄政王地盘不缩反扩,兵马激增至二十五万。

次年,朝廷第二次派兵,一样的结果。不,更糟糕,因为百姓已经开始逃了,逃进摄政王的地盘中。

一天早上,有大臣上了《请退位折》。上折的大臣在臭骂中被拖了下去,可他一路上高喊着:陛下!这是为了陛下性命着想啊!陛下!

匆匆下朝之后,太后抱着吕缙,呜咽不止。

母后我退位吧

我儿

胡大人说得对,这是为了我母子性命着想,其他人便是到了破城的那一刻降都无妨,我母子若是再迟,怕是就要死于乱兵之手了。

永安六年,少帝退位,武帝登基,次年改年号,武安。

武帝在位三十年,国威赫赫,国泰民安,国富民强!

在民间,顾辞久顾将军不过是一个跟在武帝身后的执戟猛将而已,唯一可说的,就是他有神奇的直觉,抓奸细一抓一个准。

顾辞久:呔!看锅!

所以民间甚至将他误传为了一位虬髯大汉。

段少泊倒是有为名相,厨子名相小神农的名号流传后世。不过人家神农是尝百草,他是尝百菜。他辨出的可食用植物有四百三十五种,都记录在他的《百菜》一书中,可谓吃货楷模。

段少泊:这下能算是厨子里的学霸了吧?

连武帝自己都认为他是一代了不得的明君,认为自己智计百出,神机妙算。

郝汶:屁!他完全是被养成傻子了!

事情全部按照他想的那样发展,因为有两个大神已经事先按照他想的路线,挖好了沟渠。

其实不只是郝汶看出来了,也有些文武看出来了,但他们要么识趣的不说话,要么在意图忠言进谏之前,就永远也说不了话了他师父那锅就砸死了不少这样的。

武帝一开始还会认认真真的动动脑子,但人是有惰性的。当武帝发现自己不动脑子也能得到一个极好的结果,甚至比他动脑子想的更好时,他忍不住开始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

本来就有飘这个毛病的人,那就更飘了。他师父和师娘就干脆把他放得更高,他根本不知道,他所认为的人生最光辉灿烂的三十年,其实就是当风筝的三十年。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