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谢逐流,他表里不一,脸上和蔼可亲,内心恶意满满,总之是演技超凡。
顾禾望着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前男友,一时怒从心中起,恨向胆边生。
听说你讨厌我?
太好了!我也讨厌你!
而此时闹剧般的争论因为宴太傅打圆场而暂告一段落,慢悠悠道:发兵动武一事,于国于民都是有利有弊。
两方人马都勉强点点头。
宴太傅摸摸胡子:不过兹事体大,得从长计议。别的不说,既然赵将军不愿领兵,那么将领的人选,还得好好斟酌。
大家都纷纷赞同。
眼看此事要无疾而终,一个清越的声音道:陛下!
诸人看去,却见是杨怡走了进来,在殿中单膝跪地道:陛下,微臣愿领兵出征,为先帝报仇雪恨!
一众人大喜:杨统领深明大义!忠勇无双啊!然后望着顾禾,陛下,有杨统领在,出征北境一事,大可高枕无忧了!
顾禾:
所以这事就这样定下了?我好像还没来得及说话!
作者有话要说:
1.20修了一下
第8章
太和殿内,顾禾有点烦躁:爱卿不值守皇宫,非要去北境做什么?
杨怡面色平静:为先帝报仇。
顾禾盯着她:先帝出兵北境,本就是不义之战,何苦纠缠不休,连年战火呢。
杨怡看着小皇帝,他肤色白净,戴着白玉龙冠,全然是一副养尊处优的模样。他在这里与她说战争的正义与不义,纯净如黑曜石的眼中是全然的不解和不以为然。
她不由得想起先帝来。同样的地点,同样的身份,那时,先帝指着墙上的堪舆图,笑道:朕要天下尽在掌中!杨怡,你可愿随朕建一番不朽功业来?
一旁的谢皇后轻轻蹙了蹙眉,欲言又止,而先帝握住谢皇后的手,皇后终究只是无奈的笑了笑。
小皇帝的天真和善良真是像极了谢皇后她想着。
当年她是怎么回答先帝的?
微臣愿追随陛下,万死不辞。
她终究深深吸了口气:于公,北境扰我边境已久,边关百姓民不聊生,这一战迟早都要打;于私,微臣于微末之时得先帝信任提拔,知遇之恩不可不报;于情,如今上下愤慨,陛下如何能一意孤行?于理,先帝遇刺是个极好的开战理由,北境无论如何都得给出交代。如此,于情于理,于公于私,微臣都不得不请战出征,还望陛下明察。
顾禾望着她,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他有些忧愁地想,我这皇帝还没当几天呢,怎么突然就要打仗,真是措手不及。
顾禾想了想,戳着系统:怎么会变成这样!你是不是出了什么bug!
系统冤枉,非常冤枉,最后表示:打仗这种事,多来几次你就习惯了。
顾禾头疼:可我不想习惯,谢谢。
杨怡得偿所愿,开始着手调动龙骧卫,做着战前准备。这日,她步履如飞地走在宫中,迎面又撞上了叶婉儿,不得不停下脚步。
而叶婉儿仿佛忘了上次两人的针锋相对,笑道:杨统领,你要出征北境?
杨怡微微颔首。
叶婉儿却没有继续耍无赖,而是神色一肃,朝她郑重地一揖:既然如此,在下有个不情之请。
杨怡眼中划过愕然:夫人请讲。
叶婉儿低声道:是关于先帝遇刺一事。
杨怡神色一动。
叶婉儿看着她,缓缓道:都说先帝是遇刺而亡,我却担心其中有什么阴谋。先帝武功盖世,身边又有高手护卫,什么刺客能长驱直入,刺杀成功?
杨怡沉默片刻:那依你看呢?
我怀疑有内奸。叶婉儿给她比了个手势。
杨怡蹙着眉:夫人有所不知,他家中世代忠臣良将,自己既曾是陛下的伴读,后来又和陛下征战沙场,情同兄弟,怎么会做出这种事?
人都是会变的。叶婉儿只是笑:统领不妨去查,若是没问题便好,若是有问题
杨怡沉思许久:这是陛下的意思?
叶婉儿不语,笑的高深莫测。
杨怡了然,终于答应下来:既然是陛下的意思,微臣自然遵旨。
叶婉儿赞赏似的拍拍她肩膀,施施然走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群臣们很快发现皇帝对于战争不太有兴趣,都觉得小皇帝在温室里长大,年纪又小,贪图安逸还好有诸位大臣们英明果断,才能确保犯我者诛,不失龙国威名。
就在这样微妙的氛围中,一切准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五百龙骧卫和三万大军即刻整装待发,连上次那个娃娃脸小护卫秦少英,也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偶像潇湘夫人,兴奋地穿上了铠甲。
顾禾看着一身戎装的秦少英,颇有些不可思议:他才十六岁,不是只挑选五百人吗,干嘛要他去?
杨怡淡淡看他一眼:陛下,微臣十六岁的时候,已经杀过不少人了。
顾禾:
穷苦人家的孩子,十六岁早就可以干活养家,甚至嫁娶;即使是官宦之家,十六岁也早就日夜苦读,满腹经纶。她眼神有些无可奈何,带着些微的责备,不是每个人都像陛下这般自在快活的听说陛下今日午时才起?
顾禾讪讪地笑着:今天是个意外,你是不知道,叶婉儿昨晚闹到多晚才睡!
他一时没想到这话有歧义,于是杨怡眼神更加地一言难尽。
她欲言又止,最后只是说:微臣反对陛下接潇湘夫人入宫,倒不是为了别的什么,只是担心陛下性格温软,会被她拿捏住。陛下一国之君,不论是臣子还是后妃,都不应该左右陛下才是。
我又不是傻子顾禾嘀咕着,她孤儿出身,身世漂泊,好不容易找到个靠山脱离苦海,唉,又是个女人,我怎么好意思对她发脾气?
杨怡头疼。这性格像极了谢皇后,但是作为皇帝,心慈手软可不是什么好事。
他怎么就没继承到先帝的一星半点呢?杨怡想着。
大概是报仇心切,又或者单纯渴望战争,大军很快集结完毕。五月初十,阳光普照,顾禾登上城楼,面前是一身戎装的杨怡,而楼下是严阵以待,银甲弯刀的大军。阳光照在他们铠甲上,刺的顾禾眼睛有些疼。
他维持住微笑,把虎符交给杨怡:朕等着爱卿凯旋归来。
杨怡露出淡淡笑容:微臣遵旨。
她一抬手,三万大军齐声道:必不负陛下所托!
那声音响彻云霄,壮观威严,惹得顾禾心潮澎湃,一时也是满腹豪情。他站在城楼上,看着杨怡骑上马,一众人浩浩荡荡地走出皇城,旌旗在风中猎猎飘扬,眼神发亮。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他身后的一众大臣无不欣然以对,除了两人一个赵政,神色淡淡,还有一个谢逐流,冷眼旁观。
这等阵势,真是威风得意。谢逐流笑道,赵将军拒绝领兵出征,不知道现在后悔了没?
威风得意,赵政自语般道,我半生戎马,什么阵仗没见过,如今只愿颐养天年。
他看一眼谢逐流,自嘲道:老夫垂暮之年,往后便是尔等年轻人的天下了。
谢逐流打量着他,笑而不语。
谁信?他心道,一副远离政事退位让贤的样子,除非真的告老还乡,不然都是虚的。
不过还真可能有人信。他若有所思,看向兴致勃勃的顾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