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侯回忆了一下,想了起来:你是说晋侯许诺三座城池的事?
姜羽道:正是。
燕侯:记得是记得,不过,眼下燕国的局势姜卿也看到了,这时候去曲沃,为那三座城池,未免有些舍本逐末了。如今改革才是重中之重。
国君误会了,姜羽道,臣并非是为那三座城池。
燕侯微微眯起眼:不是为那三座城池?还有什么,你说来听听。
是,姜羽道,只是臣接下来所说的话,或许会让国君不喜。
寡人恕你无罪,你只管说。燕侯道。
姜羽道:年节时晋国所发生的事,国君想必听说了。
你是说赵狄和石襄为了儿子,差点在金殿上打起来的事?寡人有所耳闻。
后来,周太子重前往曲沃,替二位大人裁决了这件事。姜羽道,不过臣要说的,不是太子重,而是这两位大人与董大人。
赵狄和石襄是什么货色,大周朝谁人不知?以下犯上,挟制诸侯,弄权夺利,凡掌权者,没人喜欢这样的臣子。但姜羽把这二人与董熊放到一起,就值得玩味了。
就好像在暗示什么。
燕侯眼神一凛,看向姜羽:你的意思是
姜羽低声道:臣只是就事论事。国君您想变革旧制,想强盛燕国,可董大人却百般阻挠国君以为是为什么?
燕侯:继续说下去。
是,姜羽道,臣与太子殿下一同长大,知道太子殿下本性纯善,有强国之心,臣也想辅佐太子,壮大我燕国。但如今的太子,是国君您想看到的太子么?
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思改革之大计,如此不思进取,愚昧无知,何以担当储君之位?
而太子像如今这样,又是因为什么呢?
姜羽其实知道,姬春申未必是为了利益。姬春申想法单纯,或许只是听了董熊和王后的话而已。
姜羽未说完的话,他相信燕侯听得懂。
太子不与您一同致力于革新,不是太子有过,而是受人蒙蔽罢了。董大人不遵从君命,却诱导太子来维护他手中的利益,国君试想,待日后太子登临大位
好了。燕侯打断姜羽的话,你的意思我明白了。
第84章
一个受权臣摆布的太子登临大位,那实际掌权者又是太子还是权臣呢?燕国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晋国?
这才是真正横在燕侯心头的忧虑。
香炉里的龙涎香再袅袅地燃烧着,青烟在室内不受风的拨动,可在仲春的燕国,天气尚冷,北风仍劲。而在如今的大周朝,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燕侯眸色深沉,疑虑,不安,忌惮。十一年前的改革功败垂成,如今再提,再次受到阻碍,人生又有几个十一年?
便是如此,这与你去晋国,又有何关联?良久,燕侯缓缓问。
姜羽面不改色,将早已想好的说辞拿了出来:晋侯深受佞臣弄权之苦,倘若臣能帮他除掉赵狄,待晋侯掌权,自然也会感同身受,帮我燕国解决外戚之患。
没有董氏阻碍,改革自然会比现在顺利许多。
次之,晋国十几年前便已改革成功,才有这十几年诸侯莫与争锋的繁荣强盛,届时也可向晋国寻求一些革兴之道。再次,还能顺便得到晋侯许诺的三城。
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燕侯摩挲着拇指上的玉扳指,沉默良久,突然问道:姜卿,你觉得太子如何?
姜羽答道:太子聪慧仁孝,是个仁主。
太子再如何,都是储君,是君主亲自挑选的继承人,他人可以质疑太子有过,但不能质疑太子的身份,否则就是质疑君主本身。
仁孝,燕侯低笑了声,摇摇头,叹了口气,如此风云变换的乱世,做一个仁主
燕侯感慨良久,对姜羽挥了挥手,道:你去曲沃的事,寡人准了。你可能确保,完成寡人交予你的任务?
臣,姜羽屈膝跪下,定不辱命。
燕侯笑了笑:你的能力,寡人是放心的。你和你父亲,还有你舅舅,你们一门都寡人最倚重的良臣。
臣父
姜羽刚要提姜宣子,燕侯就冲他摆了摆手:
行了,去吧。此事耽搁不得,你回去收拾收拾,贺礼按去年的一样准备,三日后便出发,晋侯寿辰在即,耽搁不得。
臣领旨。姜羽道。
在姜羽打算告退之前,燕侯又叫住他,想了想,问道:寡人听说,那位苏小姐前几日病逝了?
姜羽苦笑了一下,回道:是。
可怜你是个痴情种,却偏偏
命该如此,姜羽道,国君不必为臣挂怀。
这是说得什么话,燕侯道,你是寡人的肱骨之臣,你的婚姻大事,寡人岂能不问?你若是愿意,三公主尚待字闺中,配你正合适
臣惶恐,姜羽苦笑道,国君恐怕不知道,现在坊间都传言臣克妻,没几户人家愿意把女儿嫁给臣,国君怎么还把公主往火坑里推呢?
那都是坊间愚昧之士,胡说八道罢了,怎么当得真?燕侯道,不过也罢,看你为宁翊守了三年,才遇上一个苏喜,恐怕又要守三年,寡人也不勉强。你父母不在,此事全凭你心意吧。
面见完燕侯出去后,姜羽心中有一个疑问,燕侯是否知道当年真正向他下毒之人,不是姜宣子?还是说他明知不是,却迫于压力,把姜宣子关进了天牢?
不过,这一点除了燕侯本人,恐怕别人都无从得知了。
回到府里,燕侯的旨意已然下来了。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把姜羽这个重臣遣去晋国给晋侯贺寿,燕侯的这一招儿,让很多人都没有看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