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变革逐渐推进,触及到的旧贵族们的利益也愈来愈多,就拿土地来说,最初只是试探性地鼓励垦荒,荒地归垦荒者个人所有,到后来又变成个人所有的土地可自由买卖。再后来就开始直接分掉分封下去的贵族原有的土地。
这样循序渐进,一步步推进,取得的效果要比直接大刀阔斧的分土地要有效得多,受到的阻力也小很多。
暑气越来越重,天气日渐炎热,各宫殿府邸都不得不从地窖里取出储存的冰块,用以消暑。炎炎烈日高悬于晴空之上,将这人间晒得都蔫头耷脑的,街上行人都变少了。唯有满树的知了不知疲倦,声声叫着夏天。
姜羽不常在府里,不是在宫里和燕侯禀报并商讨与变革有关的事,便是在与改革派们商议。政令一道接一道从姜羽手上发下去,雪花似地飘到燕国各个地方。
至此,从蓟城到整个燕国的贵族与平民们,都意识到,燕国要变天了。
这消息也传到了其他的诸侯国,在那些已经经历过变革的诸侯国内,有识之士都能看出来,燕国将要崛起了。未来几十年,燕国绝不再是一个龟缩的东北苦寒之地的诸侯国,绝不再仰人鼻息以存活。
眼看着七夕将至,姜羽于百忙之中,也想抽个空与戚然明一起,过他们俩第一个七夕。
姜羽孑然一身,从春节到其他各种节气,都不怎么过,并没有什么仪式感。而今年的七夕,姜羽也想感受一下这种节日的仪式感,将二人因各自公务繁忙而缺少的相处,通过七夕弥补起来。
姜羽这几月忙得对戚然明有些亏欠感。
但时局却愈来愈紧张了。
七月初,燕侯收到了来自宋国的求救信。这封求救信将姜羽的计划打破,将所有恩爱缱绻的计划打破。
他的将军啊,就要出征了。
原来六月初,因宋侯在盟会时对楚侯不敬,楚侯出兵攻打了宋国。
由于楚侯正在与西边的秦国打,这时又要分出兵力攻打宋国,不免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楚侯向年轻的齐侯去了信。
如今的齐侯是去岁才即位的原三公子姜平,母亲是楚国人。在燕齐高阳之战之后,原二公子因在高阳之战中惨败,被迫割地求和,致使威信受损,国内许多人反对,那位置便没坐牢。
在那之后,姜平便在楚国的扶持下,顺利除掉二公子姜固、文姬及她的儿子四公子子裕,登上诸侯之位。因此齐国在这以后,便一直与楚国交好。
楚侯于齐侯既有血亲又有恩情,因此楚侯来信时,齐侯没怎么犹豫就同意了,立刻派出军队,与楚国一起攻打宋国。
宋国本就是个弹丸小国,国小力弱,根本无力与两个大国的军队相抗衡,因此战斗一开始,宋国就兵败如山倒。没几天,楚齐的军队就打到了宋国的国都商丘,兵临城下,将商丘团团围了起来。
楚侯下令,说如果宋侯自缚出城,跪着向他投降道歉,他便可以考虑不伤他宋国的百姓。
但没想到的是,宋侯竟然还是个硬骨头的人,即使已经山穷水尽,说不定不日就要亡国,却也偏偏不肯向楚侯服软。而宋国的官员与百姓也都有宋侯的风骨,咬着牙死活不投降。
于是这场攻城守城战便这样打了起来。
宋国兴许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兵士们都爆发出了非同一般的战斗力,即使楚国与齐国同时攻打,一时半会儿竟也没能攻下来。
攻城守城之战进行了一个月,商丘被围了一个月,宋国实在难以支撑下去,求援的国书便送了一份到燕国的国都蓟城来。当然,也给洛邑送了信。
但洛邑的周天子手中军队有限,只不痛不痒地发了声明斥责楚齐,楚齐不搭理,他也没办法。
燕国如今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贸然参与战争,对手还是楚国和齐国,未免有些过于托大。
不过宋国的关系一向还可以,每年都有来往。因此燕侯有些犹豫,便将姜羽召进宫去,询问了他的意见。
如今姜羽可以说是燕侯最信任的人,事无大小,都会拿来询问姜羽的意见。
姜羽考虑了一番,建议燕侯发出援兵,援救宋国。
待燕侯问及缘由,姜羽便道:楚国借盟会来试探各诸侯国的态度,想要实现他称霸的野心,说什么宋侯不敬他,只是个由头。楚侯实际的目的,其实是想向各诸侯施压,显示一下他的实力。
而如果我们对此不闻不问,岂不是怕了楚国?岂不是说明我们承认了楚国的地位,不敢与他们交手么?
燕侯蹙着眉,搓了搓手指,慢慢道:是这么个道理,我燕国虽不一定能胜过楚国,却也绝不会怕他们,更不会承认楚国的称霸之心。
可燕侯转折,现在出兵,会不会把现在燕国本就混乱的局面,搅得更乱?
殿下若是担心此事,臣倒是有另外一种看法。姜羽道。
说来听听。
是,姜羽道,依臣之见,对外的战争并不会使燕国更加混乱,反而会使燕国军民上下一心,共同抗敌。
燕侯笑了笑:这倒也是。改革是自己人跟自己人斗,战争却是和外人打,这若打起来,我燕国的百姓,内外还是分得清的。
殿下说得是,姜羽说道,而且,军功爵制已经推行下去,却暂时还没能真正发挥作用。燕国需要一场战争,来检验这半年来改革的成效,让天下人看看我燕国的实力。同时也需要给军队换换血,让那些真正有能力、愿意报国的勇武之士得到封赏,把原本只拿俸禄不干实事的贵族们替下去。
每次听姜羽分析,燕侯便觉得豁然开朗,十分有理,连连点头:照你这么说,咱们这场仗是必须要打了。
姜羽道:臣只是谏言,一切还需殿下定夺。
打,既然宋侯子嫣求到了我头上,自然要打。燕侯是个果决的人,既然决定要打,便不再犹豫,问道,爱卿可有良策,可助宋国退敌?
姜羽道:臣有一计,当可破敌。
事实上,姜羽虽然说得冠冕堂皇,那些理由并不是假话,但他心中仍是有私心的在曲沃时,钟离君子惠曾帮助姜羽找到了被姬孟明劫走的戚然明。
这个恩,姜羽记在心中,如今钟离君有难,姜羽自然应该尽量帮上一帮。
爱卿请讲。燕侯道,命人拿出了地图。
姜羽便指着地图道:宋国在齐国西南,楚国东北,与燕国并不接壤,想要从燕国抵达宋国,要么便要穿过齐国但齐国不可能让我们过去。
要么,便从齐国西边的新诸侯国石国绕,向南穿过卫国,再到宋国。
这路途太过遥远。燕侯摇了摇头。
对,姜羽道,路途太过遥远,等咱们过去,兴许宋国已经亡国了。因此,咱们像秦国出兵援助郑国退楚一样,直接把军队派过去,是不可能的。
此战之中,宋国面临的敌人有楚国与齐国两大诸侯国。但楚国,殿下根本无需担忧,楚国西边与秦国郑国交手,东边又与宋国交手,且从楚国攻打郑国起,战争已经持续了快半年。所以,时间拖得越长,对楚国越不利。
只要继续这么拖下去,楚国定会不攻自破。
是,寡人明白你的意思了。燕侯道,点了点地图上的齐国,咱们只需要将目标放在齐国身上足矣。
殿下英明。姜羽道。
臣建议殿下以骑兵作为先锋,向南,在这里,姜羽指着一座靠近石国边境的齐国城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突破,务必要快,让齐侯来不及反应。
去岁齐国太子姜直被晋国杀死,虽然如今晋国已然分裂为石国和赵国,但齐侯与他的二哥之间的嫌隙,却足以延续到石国身上。当初姜固可是在晋国的帮助下,把姜平逼得很惨,不恨是不可能的。
而燕国和石国之间,则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矛盾。
一旦石国被搅和进来,那齐国就更不好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