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淡然一笑,没有显得很紧张,指腹忽而抚上自己的左耳,徐徐道:我在父亲那里说不得话,也是无能为力。
温瑾若为恪王妃,后宫之权也该回到皇后手中。陈太妃又道。
皇后唇角抿得很紧,神色踌躇,落入陈太妃眼中,正合她的心意,继而又道:我若不愿放手,你也无可奈何,季贵妃那里对你也是趾高气扬,不会拿你当皇后。
后宫众人拜高踩低,皇后虽是温氏女,首辅从不曾关心,陈太妃处处压制,自然就不会受人尊敬。季贵妃正是看出这点,才会心生鄙夷。
皇后面带犹豫,显得极为彷徨,陈太妃笑了笑,静静等着。
一盏茶后,皇后方抬首,扬首向太妃道:我且试一试。
****
赵攸离开慈宁殿后,想知晓太妃与皇后之间的谈话,这样像是家长和班主任,偷偷背对着她说话,大多说的是不好的事,绝对不会背地里夸你。
她这个傀儡小皇帝无事做,索性去华殿等皇后回来。
步入廊下的时候,宫娥出来迎接她,俯身行礼,禀道:陛下,皇后不在殿内。
朕知晓,且等等她就可,无事你下去吧。赵攸挥手示意她退下,自己大步走入殿内。
殿内无人,还是皇后走时的模样,她在轩窗下寻处软榻坐着,榻旁设一小几,上置茶盏与糕点。此时上面还放着皇后看的书册,赵攸可以想象出皇后在此处品茶读书的情景。
成婚这么久来,皇后脾气尚可,她渐渐摸清套路了,但这么久首辅与温夫人不入后宫看望,也是一件奇怪的事。
难不成真像皇后说得那般不受宠?
如果皇后说的是真的,既不受宠又为何送入宫为后?
几个问题在赵攸心中产生,她总觉得皇后哪里不对,可是没有证据,自己弯下身子靠着软榻休息片刻,静静等着皇后回来。
皇后也未曾让赵攸久等,半个时辰后就回来。她入殿见到姿态懒散的小皇帝,唇角弯了弯,走过去拍拍她的脑袋:陛下等我?
无事过来坐坐。赵攸心口不一,还是往一侧移开,拍拍自己身旁的位置,示意皇后过来坐。
赵攸与常人一样,心中有事求人,就会将姿态摆得很低,比如眼下就会分一半的位置给皇后。
皇后会心一笑,也不作他想,在一旁坐下,撇了赵攸一眼:陛下想知太妃的谋算?
小皇帝不说话,她暴露得有些快,眼珠子转了转,不说话。
这样的举措有些孩子气,皇后眸中浮现明显的笑意,她故意伸手去戳她的脸蛋,笑说:陛下想知晓也不难的。
殿内无人,赵攸被她摸了下,不甘心地又伸手去摸皇后的耳朵,冰冰凉凉带着柔软,手感不错,她又捏了下,迅速收回手,坐直身子。
皇帝人小手快,收回手的时候,皇后才反应过来。这么多年来首次被人摸耳朵,脸色顿时通红,羞涩得抿着唇角,余光扫到赵攸摆得端正的神色,不由松一口气,小皇帝在逗弄她。
逗弄她的小皇帝反先开口:陈太妃如何说的,可愿将权力还你?
皇后回神道:她要娶温家庶女借以稳固恪亲王与温家之间的联系。
朕不明,为何要娶庶女?首辅都不在意你的生死,那些妾养的女儿会让首辅在意?赵攸道。
她知晓古代男人可以三妻四妾,但正室就是正室,生下的子女也会高人一等来维持正室的荣耀。
皇后没有惊慌,赵攸有这样的疑问,旁人也会有这样的疑问,好在陈太妃有了说法,她便道:恪亲王看中温家女,心生爱慕,也是人之常情。
赵闽那般的人会对人心生爱慕,难不成那位姑娘貌若天仙?小皇帝惊讶,她在书中压根就没有看到赵闽娶温家庶女的事,且赵闽一直未娶,想的是登上皇位后重新选择皇后,巩固自己的皇权。
也没有提到温家庶女这些炮灰啊
小皇帝不好糊弄,皇后有些头疼,对上她疑惑不解的眸子,解释道:改日陛下见到就会明白恪亲王的心思。
对于美貌这么一件事,赵攸不以为然,道:难不成比皇后还美?
皇后面色又红了,嫌少有人夸她美,且她日日素色,与后妃也无法相比。她这厢不说话,赵攸转身看着她:她有多美?
眸色带着好奇,与赵闽见到美色那般露骨的眼色不同,赵攸脑子里想的只有她的皇位稳不稳,能不能活下去,其余美色,都不去管。
皇后神色冷了下去,道:美如天仙。
赵攸正经地点头:绣花枕头。
皇后弯了弯唇角,反问她:陛下觉得什么是美?
赵攸不知,她读了这么多年书,都未曾步入社会,见到最多的美色便是校花了。然而校花与皇后是无法比拟的,她想了想,诚实道:皇后就是美。
皇后笑道:议亲一事,陛下只需旁观,太妃与首辅之间的事勿要多掺和,由着他二人去争斗。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赵攸瞬间就明白了,她又问道:你怎么做?
促成婚事罢了,陛下不用担忧。皇后笑了笑,眉眼温和。
赵攸见她满是柔色,心生奇怪,今日的皇后怎么这般容易说话?
作者有话要说:小皇帝学会哄人了
皇后并非原书里的皇后,我看到评论都在问,想回答又怕剧透,就一直忍着。
忍得很辛苦,所以早些写出来。
第14章打脸
事情定下后,小皇帝用过午膳就离开华殿,午后主动去见季贵妃,两人去园囿中赏菊,闲游半日。
两人同游时,皇后出宫去见枢密院副使苏文孝。
苏温两家至交,苏文孝与温轶也是多年好友。苏家与温家不同,苏家也有些从军,官拜将军,才让苏文孝坐稳枢密院副使的官职。
皇后便装出宫,将苏文孝约在茶肆。
临安城是宋朝帝都,经济繁华,与前朝不同,没有宵禁,更为开放。
苏文孝儒家风范,一举一动与温轶的狡诈不同,他给人一种醇厚的儒雅。苏家祖先随着太宗南下,定都临安,簪缨世家总是与一般不同。
到了苏文孝这辈,就不再那么趋利,显得极为淡泊,多年来一直跟随着温轶。
皇后真名唤温沭,沭乃水之意。水则流通四海,顺着人意而为。她在生母死后就被温轶打发去道观,直到温瑾不愿入宫为后,才被温轶接回来。
温瑾甚少出门,养在闺阁深处,兼之为人傲气,不愿与旁人交谈,也无人识得她的相貌,才有了李代桃僵之计。
皇后知温瑾性子,不愿入宫是知晓温轶势必会拉下赵攸,到时她的地位尴尬,不如现在早早拒绝,也可免了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