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朝驸马(GL)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南朝驸马(GL)——荞面馒头(19)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什么?她还在吞吞吐吐,林祯的目光已经柔柔地落在她身上。

其实我我我一直非常地,非常喜欢

禀公主驸马!皇上有诏,命二位殿下火速入宫。家人前来敲门。

怕是吴宇的事情有着落了。林祯翻身下床,干脆利落,更衣。

为什么会这样!

不过,你刚刚想说什么?

我非常喜欢您讲的课。白熙自力更生地换上外袍。

谎话可比真话顺口的多。

==

福宁宫的灯火,从太阳落山后就一直没有熄灭,内侍太监王奉恩在殿内伺候。满殿里,只有他一人的影子飘飘忽忽地在纸窗上映着。

白熙夫妻二人姗姗来迟,太子与几位朝中重臣竟然都已经在福宁宫主殿外等着。后来的白熙夫妇和他们互相见礼之后便不再多言。长仪公主甚至领着她站到了一边,完全不与太子等人交流。

七皇子为何不在?白熙小声地问林祯。

父皇殿前,不得妄议。林祯低声道。

殿外的卫士和小黄门眼观鼻鼻观心,人人垂首敛袖,恨不得将自己缩到地底下。傻子都知道,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夜晚。

好在皇帝并没有让他们等太久,王奉恩出殿外请众人进去。

太子当先进了福宁宫,长仪公主和几位三省宰相一番谦让也先后进殿,只有白熙一人在殿外停顿了片刻,方才软软地晃进殿。

简直目无王法!

皇帝一抬手,折好的奏疏就被扔到众人跟前。

太子首先跪下,捡起奏折快速地扫了一眼,轻声道:区区盗匪,也敢假冒大理寺带走勋爵世子,儿臣自请,为父皇严查此事。太子的语气依旧是那么温和,完全听不出杀气腾腾地意思。

书房里的人纷纷跪下请罪,白熙躲在太子背后,偷偷看那奏疏的内容。看那口气估计是某位金吾卫或者京卫的首领,言明了落蕉山救吴宇之事。

后面的那些字,她还没来及看,就被折在了后面。

都起来。

父皇不要动气,要保重龙体,有事,儿臣们可以为父皇分忧。林祯道。

这个刘贲,真是胆大妄为,竟敢私自记录百官的人情往来,这种人死不足惜。皇帝道,太子,就由你去查,给朕查一个彻底。所有与此案有关的人事,一个都不放过。

白熙听了皇帝这话,心里咯噔一声,豆大的一滴汗从脸颊上滑落。皇帝,终究还是知道了其他几本账本的事情了。

儿臣遵旨。太子应下。

朕召各位爱卿来还有一件事。皇帝的语气稍微缓和,就在前日,兵部收到塘报,我朝北方驻军与北晋连续发生摩擦,镇北将军南正雅请求增兵以备不时之需。诸位怎么看?

又是这北晋,也不知是不是北晋国舅倪佑良从中作梗,和谈之事一再搁置。害得沈明那个小祸害长期勾留临安,上至朝堂下至天一书院,到处都有这小崽子插一脚。

白熙不满地叹了口气,双手在袖底握紧,要是皇帝责怪她,她为由请求宽恕这一条路。

兼任兵部尚书的尚书省宰相首道:臣以为,应准其所奏。如今我朝与北晋使者的和谈进入瓶颈,此时更应当以边境兵力震慑之,以此促进和谈。

儿臣以为不妥。林祯对老尚书投去一个抱歉的眼神,儿臣启奏父皇,如今和谈初见成效,万不可在此时增兵刺激北晋。

众人见皇帝没有表态,也都乖巧地不说话。

驸马都尉,你父王与北晋常年作战,你怎么看?皇帝冷不丁地开口,倒是吓了她一跳。

白熙定定神道:回父皇,儿臣自小长在帝都,与父王交流甚少,因而不敢妄言。只是,儿臣觉得,不增兵既是长仪公主所说,那,必然是好的。

唔,吾儿这个驸马倒是教得不错。皇帝笑道,妇唱夫随倒也是长仪的风格。

那不知陛下如何决策?兵部尚书不解。

中书省拟制票,自即日起,镇北军增加监军一职。至于人选,待朕仔细思量之后会命内侍省传旨。

第三十章心机

完了完了,白熙心里不断闪着这两个字,皇帝下令严查,不会查到自己头上吧。太子那个人,一副又忠又孝的样子,要真是查到自己头上,那太子完全有可能会把她大义灭亲的。

并且,貌似,他们也算不得什么亲

==

几日后正是天一书院少见的两个休沐日,白熙赶紧去平阳侯府看望吴宇。谁晓得大少爷发了脾气,说她见死不救,打死也不肯见她。她没有办法,放下长仪公主交代的补品和自己重金购置的古玩离开。

回去路上又被几个狐朋狗友拉了去百玉楼喝花酒,她酒量不好,陪着乐了一会儿便回府。

左右已经跟吴家的管家打听过,少爷好得很,连一根汗毛都没掉,就是天天吃不好睡不好,还被人问账本在哪里,现在听见账本二字就犯恶心。

想来对方还顾忌这平阳侯的身份,不敢对吴宇严刑逼迫。那这个人,很大可能是一位在南唐朝廷经营多年,与南唐朝局关系密切之人。七皇子的可能性就,最大了。

现在增兵会激化边境的紧张局势,可是皇上为何要增设一个监军?莫非是觉得南正雅有二心?

她想到前一天在吴宇那里碰了钉子,自然也无心作画,只能翻看之前收藏的前朝宫廷画馆留下的丹青,一边看一边自言自语揣测皇帝的心意。

要说南正雅有二心,她肯定是不信。

南正雅出身江南武将家庭,战功卓著封了威远伯,此人是出了名的愚孝,年轻的时候因为母亲不喜欢他的夫人而与夫人三年没有同床,此事居然还入选了本朝的孝子传。又因老夫人宠爱小妾庶出的儿子而将嫡子废弃,至今不肯请奏立嫡子为世子。

只要他的母亲南老夫人和儿子们在京中一天,就不怕南正雅谋逆。

这张图?

白熙仔细盯着最下面的那幅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