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崛起[系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大唐崛起[系统]——李松儒(149)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阿布心中一凛,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第218章羊毛

下午时分,李流光从协会返回了晋国公府。方管事早早迎了出来。

今天有什么事吗?他随口问了句。

方管事立刻在脑海转了一圈,挑了几件估摸着李流光会感兴趣的事一一说了起来。最后他笑着道:还有一件事,姚管事早晨又送了一批玻璃过来,把几位郎君和小郎君、小娘子住的院子都换了玻璃。夫人下午请了几家相熟的娘子来做客,凡是来的人都对咱们的玻璃赞不绝口,商量着想要跟咱们家一样换成玻璃窗户。

上午刚换过窗户,下午就请人来。阿娘这种明晃晃的炫耀让李流光轻笑起来。当然,比起炫耀玻璃,阿娘此举估计更多是炫耀他这个儿子。天下母亲天然便有炫耀子女的心理,阿娘也不过其中之一罢。

客人走了吗?

奴正要说,客人还没走。方管事赶紧道。

李流光顿了顿,收住正要去寻阿娘请安的脚步,回转了自个的院子。他对阿娘的客人没什么兴趣,以术士的身份去了见礼什么的也是困扰。再说阿娘的客人多半是平日来往的几家夫人带着各自的小娘子,凭白又多了一层麻烦。虽然阿娘看似默认了五郎的存在,但谁知还会不会存着其他的心思。万一推个小娘子到他身边

他想的通透,脚步轻快,留下方管事苦着脸,不知夫人听说后会不会误解什么。不过现在也顾不得了,方管事随手点了一名侍女让她去跟夫人禀告一声,颠颠地追上李流光,小心侍奉着。

李流光也不去管他,径直回了院子,却在进屋时愣了下。

五郎!

绕过巨大的玻璃屏风,房间内沈五郎正斜靠在软榻的一侧翻看着《彩衣使者传》。听到他的声音,沈五郎目光熠熠地看了过来。

满腔惊喜涌出,他快走几步上前:你怎得现在过来了?

沈五郎丢开手中的《彩衣使者传》,凑上前拉住他的手,低声撒娇道:自回了长安,我们便少有在一起吃饭了。今日正好无事,我便想着早些来等五郎回来。

李流光轻笑起来,抬手抚上沈倾墨的肩膀:嗯,今晚我们一起吃饭。

好。

两人四目相对,李流光心中一动,刚想做点坏事,方管事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小郎君,奴还忘了一事后面的话被方管事咽回到肚子里。对上沈五郎恼怒的神色,他脸上的表情瞬间从惊恐换成讨好,谄媚地跟沈五郎笑笑,连行礼都忘了,急急退了出去。

噗哧!李流光忍不住笑出声,低头飞快在沈五郎额头亲了下,后退一步扬声让方管事进来。

方管事颤巍巍地扶着门框站定,低着头缩在门口,不敢太过朝前。

李流光也不在意,笑着问他:你刚刚要说什么?

是、是国公爷晚上喊大家一起用膳。一向聪明伶俐的方管事难得口吃起来。

李流光有些意外地挑挑眉:我知道了。国公府规矩少,平日用膳很少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多各自吃各自的。也只每月初一十五聚一聚。难得今天祖父好心情,李流光自然不会扫兴。转头他低声道:五郎晚上也一起罢。

沈五郎犹豫了下,点点头。

吩咐方管事打水来,李流光简单洗漱过后换了身衣服,同沈五郎一起挤到软榻上。见他拿出一沓信,沈五郎没有打扰他,重新捡起《彩衣使者传》看了起来。

李流光笑笑,靠着沈五郎寻了个舒服的位置,注意力放在了收到的信上。因惦记着蒸汽列车的事,他最先关注的是夏园术士的回信。待打开一目十行看去下,不自觉露出了笑容。

果然他猜得没错,所谓蒸汽列车正是后世的火车。这一次,夏园术士在回信中详细描述了蒸汽列车的特征及实验的各项数据,并表示随时可以把实验成果转化为产品,满足李流光的需求。

他手指轻点着信,夏园术士的意思很清楚,蒸汽列车随时可以投入使用。现在关键在于他,打算把轨道修在哪里?这个问题李流光早有考虑,计划是从长安到安北。不过从哪头修起却是要斟酌一下。之前杨馆术士提及协会打算修缮到长安的路。他当时并未在意,但现在有了蒸汽列车,他不免又生出其他的想头。

怎么?沈倾墨问了声。

李流光把夏园术士的信递给他,解释道:蒸汽列车不同于蒸汽动力车,是行进在铺设好的轨道上。我打算在长安同安北之间修一条轨道。现在想协会到长安的这一段路要不要包括进来、设为起点?

这种事沈倾墨也拿不了主意:协会的意思呢?

李流光耸耸肩:我找个时间问问杨馆术士吧。

把长安到协会的这段路铺设轨道,私心里方便李流光自己出行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他尝试着打破术士同凡人界限的一种努力。就像是霍林河一样。唯一的不同是霍林河他说了算,生活在其中的术士不得不接受这一点。而协会则有自己的意志,未必会同意。即便是杨馆术士,很可能也不会答应。

想了想他丢开这个问题,打算一步一步来。

感受到他的心情,沈五郎握住他的手,轻声道:七郎我可以

李流光猜到他要说什么,打断了他的话,正色道:五郎,我知你的意思,也知圣人的打算。但我希望你做出的选择遵循的是自己的内心,而非旁人的意愿。无论你选择什么,以安北目前的发展都足以庇护我们的安全,没必要委屈自己。

嗯。

两人相视一笑没在就这个话题说下去。沈五郎重新把视线放到手中的书上,李流光靠着他,捡起范世杰术士的信看了起来。老先生同他近乎每日都有书信往来,他也习惯了从信中了解煤气厂的建设动态。算了算时间,煤气厂的建设也该进入收尾了。果然老先生在信中提到煤气厂已经调试完毕,过几天便要开始照明了。

这让李流光放下了心。毕竟是同郭嵩焘术士的交易,顺顺利利完成最是好不过。下一步他打算让范世杰老先生莫要回安北,先来长安一趟。这边煤气厂也要开始建设了,只靠骆弘义一人还是有些吃力。老先生经验丰富,手下又有一批熟练工人,好钢自然是要使在刀刃上。

念头转过,他继续朝下看去。待看清老先生写的内容时,不由哂然。

山寨么?

几个小娘子的行为他并不怎么在意,看老先生的意思也不是什么大事。霍林河如今对怀表的制作已有一条成熟的生产线,虽然比不上后世的流水线制作,但比起几个小娘子的手工显然要强出不少。便是放开让她们做,她们又能做几个呢?李流光关注的不是这个,而是老先生一笔带过的资源缺乏的事。

圣域缺乏资源,这已经不是他头一次听说了。当然,这个缺乏是相对的。圣域总体资源并不少,但架不住基数太大。这几百年科技倒退又带来了资源采集范围减少,导致资源的增长同人口增长没有成正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