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影帝的诞生(美娱)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82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电影放映结束后,是对主创人员的采访时间。

极其有趣的是,电影放映前后媒体与演员的表情完全颠倒了过来:放映之前,记者多是一副不怀好意等着看热闹的神情,影片主创们则表情紧绷提心吊胆,而放映之后,轻松愉快的笑容出现在了演员们脸上,而记者们则不是失望就是尴尬,反正大多数记者的表情都很奇怪。

要说原因么,当然是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在今天之前都对电影发表过一些不太美好的看法,有唱衰有批评也有更严重的抨击,特别是在威尼斯电影节闭幕后,很多美国媒体都在嘲笑环球和马丁·布莱斯特,说他们:“试图重现《闻香识女人》的辉煌,但毫无疑问只是进行了一次拙劣的模仿。”

尤其是在威尼斯电影节举办期间,曾在意大利待过,并看过《遇见乔·布莱克》的威尼斯电影节首映的媒体,更是从电影节结束后到今天之前,一直都在发表着和电影有关的糟糕看法,不是毫不客气的批评电影情节拖沓节奏缓慢,就是在挖苦“整部影片最好看的就是威廉·布兰德利的那张脸”。

《遇见乔·布莱克》在威尼斯电影节上颗粒无收是事实,电影在欧洲放映的三小时版本除了收获法国《首映》等少数媒体的赞扬外,多数影评并不好听也是事实,加上部分美国媒体或居心叵测或恨铁不成钢的煽风点火,电影在今天之前确实一直处于被普遍不看好的状态。

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影片从威尼斯电影节上放映的三小时导演剪辑版本,换成如今北美公映的两小时版本后,居然有了一个质的飞跃——通常来说,不是应该导演剪辑版才是最好的电影版本吗?

不过,也是有例外的。

《纽约客》的记者立刻想到了上个月上映的,新线电影公司制作,爱德华·诺顿主演的《美国X档案》,这也是一部导演大失水准,电影公司更换剪辑师挽救整部影片的例子——据说新线一开始是很信任导演托尼·凯耶的,并准备用导演剪辑版作为北美公映版本,但是托尼·凯耶剪出来的影片却枯燥乏味,每一场试映会都饱受恶评,于是新线不得不找来剪辑师杰瑞·格林伯特和主演爱德华·诺顿,重新兼了个117分钟的版本出来,最后公映版本的影片大获成功,诺顿还得到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