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发展新型大口径舰炮专家们提出了三种设计,方案三是发展一种42倍径的15吋舰炮,射速每分钟2发,发射1920磅的穿甲弹在10000码穿深为14吋;方案四是一种45倍径的16吋舰炮,射速每分钟1.5发,发射2048磅的穿甲弹在10000码穿深为15.5吋;方案六是一种40倍径的18吋舰炮,射速每分钟1发,发射3320磅穿甲弹在10000码穿深为19.7吋。
综合各方面费舍尔觉得16吋舰炮方案最平衡,但考虑到研发时间和制造、使用成本,只好采用了方案三——42倍径15吋Mk-I舰炮。
费舍尔预计在他的全力督促下,12吋Mk-X舰炮在1903年就能投入使用,13.5吋Mk-V在1904年能投入使用。15吋Mk-I就比较久了,因为是新研发,最快也得1905年才能投入使用。
无线电探测仪器方面的研究也有一些进展。从神秘的MI6反馈回来的消息,在俄国有人曾经做过这方面的初步研究。一位名叫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的俄国科学家在进行海上无线电通讯测试时,发现在无线电收发端之间当有第三艘船只通过时会对无线电通讯造成干扰。波波夫在报告中指出这个现象可以被用来探测物体。结合这些情报,加上马可尼团队里英国工程师查尔斯.塞缪尔.富兰克林的研究成果,预计可在两到三年内进行可行性验证实验。
确定了舰炮设计方案和无线电探测仪器的研发,舰型、动力等的配套设计也在同时进行。费舍尔算了下,一共有十一家船厂可以建两万吨以下大型战舰,其中七家船厂可建造两万吨以上的大型战舰。七家船厂中技术最强设备最先进的三家:朴茨茅斯船厂、德文波特船厂和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船厂可以在短期内扩建为建造三万吨以上的大型战舰。
如果要拥有和大公正义海上力量对抗的实力,费舍尔估计要等到有至少五艘四万吨以上装备15吋Mk-I舰炮的战舰。他内心不由得哀叹,皇家海军至少还得装三到四年的孙子,自己任重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