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酒杯的碰撞声和欢笑声,紧张的气氛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大家开始聊起了家常,分享着彼此的近况和趣事,气氛渐渐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朱棣略有点酒意,也是半炫耀的继续道:“兄长,妙锦,你们可知我这北平近年来有何变化?”
徐辉祖微微摇头,表示不知。徐妙锦则好奇地看着朱棣,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朱棣微笑着说:“近年来,我着重发展了北平的农业和手工业,使得百姓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着提高。同时,我还注重文化教育,兴办学校,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读书识字。如今,北平的文风昌盛,人才辈出,这都是我作为藩王应尽的责任。”
徐妙锦听后,不禁赞叹道:“王爷真是有远见卓识,北平的变化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徐辉祖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深知朱棣的野心和能力,但也看到了他为百姓所做的实事,心中不禁对这位藩王有了更多的敬意。
朱棣见两人如此赞赏,心中也颇感欣慰。他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不仅要守护边疆,还要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他决心继续努力,让北平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徐妙云看着朱棣那坚定的眼神,心中也充满了敬佩和爱意。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一个有担当、有作为的男人,她愿意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朱高炽坐在宴席间,感受着亲人团聚的温馨氛围,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情感。他望着眼前欢声笑语的家人,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对亲情的深深感慨。他举杯站起,朗声吟道:“团圆席上聚亲情,笑语欢声暖人心。血脉相连情难舍,共庆今朝喜满盈。”他的诗句朴实真挚,表达了对亲情团聚的珍视和喜悦,赢得了在场众人的热烈掌声。
徐辉祖端起酒杯,朝着朱高炽的方向一举,笑道:“高炽才情出众,今日作诗相和,真是让在下大开眼界。不知平日里都喜好研读哪些典籍?”
朱高炽恭敬地回应:“多谢徐大人夸奖。小子平日里多读经史子集,也涉猎些诗词歌赋,但学问尚浅,还需多加努力。”
徐辉祖点头赞许:“谦虚了。你父王当年是宋濂大儒的关门弟子,学问渊博,如今看来,你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朱高炽谦虚地摆手:“徐大人过誉了。小子只是尽力而为,希望能不负父王和各位长辈的期望。”
徐辉祖放下酒杯,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感叹道:“虎父无犬子,说得真是没错。想当初你父王受宋濂大儒悉心教导,如今世子你也学识渊博,真是令人欣慰。若是你皇祖父能早点见到你,或许有些事情就不是今天这个局面了。”
朱高炽闻言,心中一动,但面上仍保持着平静,他恭敬地问道:“徐大人,不知您所说何事?小子愿闻其详。”
徐辉祖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往事已矣,不提也罢。”只是想起那位皇太孙,虽然平易近人,礼数周到,但除了这些,他并未继承先太子朱标的其余优点。相比之下,世子你的才学和品性,更让人觉得欣慰。”
如今与朱高炽相比,更是逊色不少!徐辉祖从感情上以及理智上承认朱棣父子的优秀!某种程度上更适合继承皇位,但是从礼法上,他不得不忠诚于朱允炆。
朱高炽正欲继续追问徐辉祖所提到的往事,朱棣却适时地制止了他,轻声说道:“高炽,往事已矣,不必再提。今日是家宴,我们应该享受这难得的团聚时光,继续饮酒,畅谈家常。”朱棣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沉稳和睿智,让朱高炽感受到了长辈的关怀和教诲。他点了点头,将心中的疑惑暂时放下,举起酒杯,与众人共饮,席间再次充满了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