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摊吴的媳妇是傻的,有一回替男人守摊儿,竟坐到了猪肉贵的铺子上,人问猪肉二两几个钱,她说您好什么烟。
这笑话在街坊邻里口口相传,一半是因着日子没什么奔头,一般是因着烟摊吴的傻媳妇长得俊。
有多俊?没文化的市井泼皮们形容不出来,却总要在她路过时吹响几个哨音。
我见到她时,她已经算不得漂亮了,三十几的年纪,头发白了一小半,鬓间以黑卡子别着,脑后总是乱糟糟的,参差不齐地杵在颈间,说是做饭时不当心烧了头发,索性给了两剪子。
她爱穿一身淡蓝色的棉袄,露出里头土黄色的内衬,有时连猩红色的汗巾子也在外头半截,同她说着话,鼻涕便要下来,她将手掌的根部顶起来,在人中处摩擦两下,又在衣角上揩两下。
不晓得是不是这么个缘故,她衣裳的颜色总是深一团浅一团,比牵着的娃娃还邋遢些。
她牵着的女娃不过三四岁,不似她的傻阿娘,生得机灵又伶俐,一双眼骨碌碌转,笑起来似捏圆的糖雪球。
街坊邻里都喜欢。
我想,师父也是瞧这孩子喜欢,才总来瞧阿清。
阿清便是烟摊吴的傻媳妇,大名易水清。易水清,清水易,我翻来覆去地嚼,觉得这名字很是动听。
师父时常来看她,有时在太阳底下虚着眼,有时在阴雨霏霏里撑着伞,但总在那个墙根儿处。
然后将手里拎着的猪肉递给我,差我送上去。
有时也是半只烧鸡。
唯有一壶酒,在手里晃了又晃,作了许多伸出又收回的动作,始终未交给我。
我想也是,傻子喝不得酒,喝了怕撒酒疯。
有一回,烟摊吴家的小姑娘被几个浑小子扔了泥球,说她有个傻子娘,阿清搂着她直哭,师父这才上前,却在近前处犹犹豫豫地住了脚,好一会子才将余下的两三步迈过去,她蹲下来,裙子盖在泥团子里,喊她:“阿清。”
我头一回晓得,师父的嗓子可以如此温柔,像她最钟情的西山铺子里的酒。
阿清抽抽搭搭地抬头看她,鼻涕又流了下来。
我们干倒斗这一行的,最不怕脏乱,可我却没想过,师父会伸手拦住阿清揩鼻涕的动作,然后用手指替她仔仔细细地将面上的涕泪抹干净。
刚拜师时,师父让我踩着凳子做饭,我被烟呛得直流眼泪,师父也只是扔一块灰布给我,说:“当心些,莫落到菜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