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莞莞在曾经学习历史的时候,就困惑过很久,为什么许多造反者在最后不喜欢自立为王,他们明明大权在握,却不亲自上任,而是偏爱于立一个傀儡皇帝在他们手下。
这样有什么好处?虽然那皇帝对他们言听计从,但也会造成隐患啊。
这个困惑一直深深扎根在白莞莞心底,有时候聊到有关权势问题时,她也问过梅特维亚,想寻求一下这位精通政事的女人是怎么看的。
而不同于白莞莞的困惑,梅特维亚在听到这句话后,反而露出一个微微赞许的神色来。
“这样做,是一个非常理智的行为,”梅特维亚这样对白莞莞说,“因为人的情绪是很诡异的,他们很容易迁怒,很容易将仇恨从他们本应该仇恨的人身上,转移到另一个同样也是受害者的人身上。”
如果那些侵略者并非是被压迫才发动战争的,如果那些人的动机仅仅是出于对权势和利益的欲/望,那么动机不纯的他们在改朝换代,自立为王后,平民们饱受战争折磨,会把痛苦释放到新皇的身上。
就像魔族,如果魔族直接取代帝国的统治者,成为新的统治者,绝大部分人族都会因此对魔族深恶痛绝。
“但如果,他们不去成为统治者,反而还拥立原来的皇帝做傀儡,这样的话,平民们所仇恨的人,就会从侵略者变化成那些傀儡皇帝。”
因此,当魔族表示退让,表示只要得到一些便利后就不会触动人族皇帝的统治后,那些平民们就会将仇恨从魔族身上挪开,转移到皇帝身上。
他们会觉得是皇帝昏庸无能,他们会唾弃贵族们的懦弱,哪怕在这场战乱之中,其实皇帝和贵族也是受害者,哪怕他们真正该厌恶的人,其实应该是魔族才对。
而这样巧妙转移仇恨的心理战略,白莞莞早就在日常生活里就可以感受到。
从小地方来说,平常父母为了逼迫学生学习,通常会立一个靶子,立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来催促学生去学习。然而在逼迫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孩子会厌烦会讨厌的,不是真正逼迫他们的父母,而是那个莫名奇妙就被拿来立靶子的“别人家的孩子”。
从大的地方来说,直到现在,许多种花人都不会去厌恶当初的侵略者八国联/军,反而会觉得是清/皇朝无能,即使真正发起战争带来灾难的是联/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