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都是各吃各的,但是休息的时候,总有一天是父子三一起吃饭。
对于这位七所的大管家,科研人员都心存感激。从他们进七所,生活方面,人家给他们提供了细致周到的服务。
万事都为他们着想,不说前几年,就说现在,干旱的威力已经发散开来。
外面的情况怎么样,他们也知道,都吃不饱吃不好,杂粮馍馍都是稀罕物。
哪怕是从国外回来的教授年青学者,往日曾经还会嫌弃那些杂粮馍馍剌嗓子,可如今剌嗓子也欢喜,代表有得吃。
他们所里每周才吃一顿杂粮馍馍,其余的都是糙米饭,或者颜色不好看的馒头包子,虽然颜色不咋好看,可味道却不错。
都是人家沈处长精打细算,给他们储备的。
用新鲜粮食换陈粮食,能多换一些,这几年七所一直都是这样换。
今天春初,人家沈处长就开始带着后勤和保卫处的同志到处种土豆,种红薯,还种了不少的菜,就是西瓜也没少种。
做这一切为了什么,都是为了他们。
七所还有三个实验基地,物资的采购调拨都是沈处长,人家啥事都想到远方的吃苦的同志。
在西北地区的实验基地,极度缺水,沈处长一次又一次的找上面打报告,然后用买菜节省下来的钱,用七所单位的名义买下来两辆完全报废的拖拉机。
沈处长自己钻研自己学习,硬是修好拖拉机,在西北的荒凉之地,改装了两台拖拉机,用来装水。
每天都给实验基地运送两次水,一次两辆拖拉机,一天就是四拖拉机。
大大的缓解了缺水的问题。
几天后,沈清和收拾好行李,背着一个黑色的行李袋还有两个大麻袋,一个人登上了去西北的列车。
他每年都要去很多次西北的实验基地出差,负责协调生活物资问题。
这次去,他想帮忙找找水源,让基地有水源,也许能找到地下水,打一处深水井,还有就是基地虽然不在沙漠,可也是荒凉之地。
距离周围最近的城市也有两百多公里。
火车轰鸣,一路哒哒的抵达离基地最近的西林县。
外面没有人来接,他不让后勤的同志和拖拉机来接他。浪费汽油浪费人力。
一个人背着行李袋,用一根粗木棍挑着麻袋去到汽车站,到了汽车站坐上一辆臭烘烘还有快散架的公共汽车一路吭哧吭哧的开往一个小镇。
第248章
一直到晚上,经过奔波,他才抵达实验基地。
沈处长,给您留了晚饭。rdquo;天已经黑了,可周围灯火通明,有人焦急的在路口等待着他。
老杨,谢谢了。rdquo;
挑的两□□袋东西,沈清和走了二十多里路。
谢啥,先进屋,给您留了水留了饭,先休息休息。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