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海津的繁荣,是有目共睹的。
最繁荣的地方,无疑是码头。
大运河不单单贯穿海津,还有海岸码头。
由于辽地所需的货物太多,京都的许多商家,都会选择近海运输。
这样可以极大程度的降低成本。
沿着近海航行,就算海船不大,也相对比较安全。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倭寇。
只是倭寇的船普遍很小,若是遇到了,直接撞过去就是了。
也就天黑时要小心,大部分都是停靠在大庆近海的海港内。
海港,也是倭寇不去劫掠的地方。
若是给港口劫掠了,彻底断了大庆近海的贸易,那以后倭寇还能劫掠船只吗?
当然。
最为关键的,是倭寇打不过大庆近海海港的卫所兵。
海津,如今已成为北上停靠关键港口。
范阳城的手工业也已经无比发达,有些相对不赚钱的行业,也被转移到了海津内。
再加上辽地汇聚了大量的造船匠人,加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林木。
未来辽地的海船数量,注定是不会少的。
这也会让海津因此变得更加繁荣。
南来北往,终究要在码头停靠补给。
秦标望着海津路上那无比繁忙的景象,甚至忙到就连他太子的车驾在此,竟也无人过来打扰。
当然也有好事者,过来与官员共同行礼。
“海津有多少人口?”
海津官员躬身道。
“回太子殿下,海津如今共计十万户,共计五十六万余人。”
秦标点头。
“五十六万人,已算是大城了。”
在生产力低下的封建皇朝内。
超过五十万人,就算是大城。
若是超过百万人口,那可能全天下仅此一座。
哪怕大部分的县城,其实也就几万十几万人口。
像徐州这种重要城池,也不过就三四十万人口。
海津,已经一跃成为大庆的大城之一。
“修城墙了没?”
大庆的城池,城墙是必然要修的。
若是没有城墙,那能称之为城吗?
不安全。
“回太子,海津落户十万户,可做工人口也大约有十万多人,基本处于流动的。”
“而且向海津汇聚的人口越来越多,每天都在增长,城墙修了反而会限制。”
“故而海津选择模仿广宁,修建红排楼,既可住人,又可防御。”
官员的回答,让秦标没有多少意外。
自从辽地大胜之后。
被老六称之为筒子楼,北方百姓称之为红排楼的东西,便开始大行其道!
而且用最小的面积,居住了更多的人口。
人口聚集后,更便于集中做工。
“海津人口竟如此之多。”
饶是秦标,也有些惊讶了。
但也逐渐明白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中原地带大片撂荒,人口稀少。
原来人都北上,汇聚到这海津来了。
“人口如此多,粮食可能供应的上?”
海津官员嘿嘿一笑。
“殿下说笑了,
请收藏:m.qibaxs10.cc ', '')('\t北方各地粮食皆不足,唯有海津粮食最为充足,这里是粮食转运地。”
“而且范阳城内的粮食,最为的多,虽说都是陈粮,但价格实惠,能让海津的百姓全吃得饱饱的。”
“反观其他地方,可就没有海津这种粮食管够吃的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