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之大宋浮生录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五十五章 大宋西北战略之军制改革(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杨文广攻占了会理城后,西夏派使团来到了东京,要求大宋从会理退兵,恢复战前的边界。

此时官家和众相公携宋军大胜之威,断然拒绝了西夏的要求,会理的战略价值实在太重要,以前宋军进攻西夏必须越过横山山脉,大宋和西夏各自在横山建立众多城寨,双方的城寨呈犬牙交错状态,所以大宋从横山进攻大都出师不利,损兵折将。

虽然现在大宋与西夏的边境逐渐形成“筑城迫城,移寨攻寨”的战略。

眼下大宋凭借雄厚的国力,已经在横山地区占据了上风,已经逐步收复了不少被西夏侵占的领土,并牢牢的掌控在大宋手中。

这是温水煮青蛙式的蚕食战略,但是时间长,见效慢,耗费大,在宋军战力低于西夏军战力情况下的不得已采取的战略,但是还是要坚持下去,十年后的效果将显而易见。

自从宋军打通了河西走廊,将大宋的国土推到了玉门关,也就恢复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大宋与西域甚至是极西之地大秦的商贸联系将重新建立起来,将会重现丝绸之路的辉煌。

所以大宋要守住这片来之不易的疆土,必然会和西夏战争不断,所以孟鸣提出的针对西夏的边防战略,是行之有效的。

尤其是占领会理城后,兴庆府门户洞开,直接受到宋军的兵锋威胁,宋军的骑兵只用大半天的时间就就会兵临兴庆府城下。

孟鸣来到了垂拱殿,政事堂的诸位相公:同平章事吕夷简,参知政事王曾、张士逊、钱惟演,三司使李迪,枢密院薛奎,御史台鲁宗道等中枢大臣;六部院的尚书、侍郎;三衙即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的都指挥使和副指挥使;还有资政阁的学士,只有寇准和孟鸣,共计有二十名参加此次朝会。

赵祯不时就和太后刘娥到场了。

赵祯坐下后,就直奔主题说道:“诸位爱卿,现在我大宋已经全面收复了前唐的河西之地,属于开疆扩土之功,朝廷应奖赏前线用命的将士,退朝后政事堂拿出赏赐的方案来。”吕夷简上前应声领命。

赵祯接着说道:“昨日,朕收到了偏将杨文广攻取西夏会理的捷报,杨将军并打退了西夏近一个月的疯狂反扑,并杀伤、俘获夏军将兵近五万人,让西夏无力再战,取得了空前大捷,朕与众卿家共贺之。”

赵祯说完后,下面一众大臣皆高声称贺。

毕竟西夏自李继迁到其子李德明以来,宋军和西夏军交战大都败多胜少,并且惨败居多,这让大宋的君臣谈西夏兵事就色变,心里留下阴影了。

此次杨文广的大胜,一扫君臣心中的阴霾,大家都扬眉吐气。

赵祯又说道:“根据杨将军的捷报中提到了一个叛宋的士子,名叫张元,他制定了西夏的反攻计略,要不是会理城内西夏细作的反水,会理极有可能守不住,这个张元深受李德明和李元昊父子的赏识,近四年来西夏攻宋的策略,大多都出自此人之手,让大宋在边境屡屡损兵折将、损失惨重,造成了几十万便民和边军的伤亡。朕让皇城司搜查了此人的信息,得知此人是在先帝的殿试中落第的,在老家又被县令殴打折辱,一气之下,叛宋投夏,与我大宋为敌。这样的大才不被朝廷所用,流落到敌国,朕之过失啊,众臣工要想个好法子,不要让张元这样的大才流失于野,再出现叛逃投敌的现象。”

正因为张元当年叛宋投夏之事,给宋朝以极大震撼与教训。

赵祯就拿出了自己的方案,说道:“众卿家朕有个应对之法说一下,朕要改革眼下的科举进士中的殿试实行末尾淘汰的录取制度,而对凡是中了进士之后的人一律授以进士出身!即使那些科举成绩可能不算太好的,也授以“同进士出身。”

尽量防止再出现文人叛逃为敌所用之事。政事堂的相公和其他大臣相继称善,商定下次殿试就实行。

对于大宋和西夏的攻防战略而言,必须制定一个长久、稳定、有效的战略。

其实孟鸣从手机上画出了西夏的地图,比例是一比二十万,就是地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为二公里。

地图上面标注着各种地形:山脉、河流、沙漠、平原等,用不同颜色标识,让人一目了然。

再就是西夏境内的城镇、关隘、军镇、九大军司的布防驻地等,还有道路走向、黄河航线等交通线路。

最重点的是宋夏边境的大宋和西夏的军镇和城寨分布图,尤其地形图甚是详细,山峰的海拔高度、道路走向、隐秘重要的山间小道都有标注。

并将辽国的部分区域也做了标注,还有青塘吐蕃诸部的地图,此地图一丈长,两米多宽。

孟鸣在朝会上拿出地图,赵祯和诸位大臣都过来观看,最后赵祯叫来黄门太监,将地图挂在一面墙上,西夏地图就能很直观的显现在大家面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