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落难大唐张阳李玥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六百三十九章 都护府之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天可汗也很穷,也需要银钱来建设社稷,有上进心的皇帝都会缺钱。

当然这钱要用在刀刃上,也该用在该用的地方。

李玥递上干净的布巾与肥皂。

先是潜下去,张阳游过来时总会溅起一些水,李玥皱眉擦去脸上的水滴,“别着凉了。”

“嗯。”

在池子中好好洗了洗,爬上岸换了一身衣裳,女儿这才肯抱。

小清清还在把玩着手中魔方,胡乱地转着直到这个魔方一面拼齐之后,她高兴地嬉笑着。

李玥抬头看着在夫君怀中嬉笑的女儿,心中总是很满足

晌午的时候,简单做了一顿饭食。

过年的这些天是最自在的,这些天一家人可以安宁地生活着,只要天可汗这个恶客不来打扰自己,朝中的奏章不再送来,骊山的生活可以过得很舒适。

张阳吃着自家腌出来的咸猪肉。

婶婶递来一卷书信,“县侯,这是魏王殿下让人送来的。”

“吃饭要好好吃,中途看信是不好的,不能做别的事情,是你定的家规。”

李玥神色不满道。

张阳几口将手中的饼吃了个干净,再往嘴里塞了几块口感绵密的咸猪肉,嘴里使劲嚼着,向自己媳妇宣示这规矩必须遵守。

婶婶见状笑道:“说不是什么着急的事情,县侯不用这般。”

拿过书信,张阳嘴里嚼着一边看着,等咽下之后喝下茶水,看着书信中的内容,这是裴宣机写的狂人日记读后感。

当初与他约定为骊山办事,前提的条件就是写这篇读后感。

张阳看完后交给一旁的杨婶道:“人还在吗?”

杨婶回道:“那人与魏王殿下在村外等着。”

“麻烦婶婶把书信送回去,就说只有寥寥百余字也看不出他的想法有多么透彻,拿回去重写,写得透彻一些,立场需要更坚定。”

“喏。”

此刻的骊山村外,裴宣机正看着魏王殿下炙烤着鸭子,杨婶将书信丢了回来,颔首道:“县侯说了,写得不够透彻,百余字不够。”

裴宣机连忙拿起自己的书信,“县侯真的看了吗?在下已经写得很透彻了。”

杨婶骑着三河马又回了村子,消失在裴宣机的视野中。

他颓废地坐下来,“魏王殿下,你说……”

李泰给烤鸭子刷着酱汁,“说什么?”

裴宣机拿着自己的书信,神色凝重,“会不会是县侯根本就没看,而是在为难在下。”

“裴兄,你可知本王的姐夫不仅仅是骊山的县侯还是朝中的度支郎。”

“在下自然知晓。”

“既然你知晓就应该明白,当初朝中各部各卫府想要再增加银钱用度写了几次奏章,又被打回去的几次,前前后后有多少次重写,姐夫是一个要求很严格的人。”

裴宣机对此耿耿于怀,眼神纠结。

鸭子烤好了,李泰将烤鸭子切开,分给自己的侍卫,“裴兄,你来的突然,本王没有准备你的那份。”

裴宣机倒不在意,抬眼看向远处的山上,“魏王殿下,这县侯成天在山上做什么呢?”

李泰吃着鸭腿解释,“裴兄有所不知,姐夫身患重病。”

“重病?”

“嗯,就是那种与人说话,说多了就会命不久矣的病。”

“还真是少见。”裴宣机的神情更纠结了。

看他神色犹豫,李泰解释道:“你且放心,既然姐夫见过你了,就一定会给你一个答复,只需要你将文章写好,要对付世家需要精神,需要态度。”

裴宣机无力站起身,“这县侯还真是……”

李泰摇头叹道:“姐夫的病无药可治,你且先回去写着,文章好坏全看你的本事了。”

闻言,裴宣机又露出一些惋惜之色,“天妒英才,县侯年纪轻轻就得了如此怪病,惜哉惜哉。”

烤鸭的酱汁调制得很好吃,这鸭肉连皮带肉都是咸香的,等这人离开走远了,李泰又道:“河北那边有消息了吗?”

侍卫点头道:“回魏王殿下,还未有消息送来,多半这两天就到了。”

“嗯。”李泰点头,“这崔仁师去了河北,本王心里不踏实。”

自从洛阳的事情过去之后,李泰不想再参与姐夫做的那些坏事,只是打听消息倒是可以,具体事宜还是要躲着点,不能插手。

但洛阳案被朝中接手,现在骊山也插不上手。

李泰想着现在朝中还有弹劾自己成年去封地的事情,父皇就算是给了官职,那些言官也不会就此作罢,擦了擦嘴,他又叮嘱道:“去让人将本王在长安的府邸交还给父皇。”

侍卫迟疑许久,怀疑是自己听错了。

“魏王殿下刚刚说要还了府邸?”

“对,将府邸还给父皇,堵住他们的嘴。”

侍卫应声去办事,魏王都把府邸给还了,也就向他们明说了以后不会轻易回长安城,要在骊山陪着皇爷爷。

如此,他们再敢弹劾,便是这些言官自己的不对了。

李泰吃了手中的鸭腿也已经饱了,嘱咐自己的侍卫将这只鸭子吃干净,便回了村子。

上官仪和武士彟正收拾着村子里的货物,此次骊山还要送出更多的酒水去河西走廊。

这是去年一年存下来的酒水,还有一千坛有余。

生意要继续做,不仅要继续,还要扩大规模,一年比一年多。

李泰做好记录还要交给骊山酿酒厂的监理岑文本查看,现在朝中休沐,等他来确认要等到元宵之后了。

还有不少的棉衣和肥皂,看着货物被一车车拉走,李泰的心情很好,货物便是银钱,便是骊山壮大的本钱,生产力决定了货物的数量。

提高生产力一直都是骊山的追求,李泰又埋头进入了打造蒸汽机的大事业中,与一群铁匠坐在一起,来解决蒸汽机余下的技术难题,将一个铁锭放在气口的上方,当内部的蒸汽足够大,蒸汽就可以顶起这个铁锭。

并且放出一些气,而当蒸汽压力减弱,铁锭又会封住气口,如此反复就能够使压力一直保持在一种足够的状态。

有了这个思路,李泰与江师傅他们开始筹备接下来的规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