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落难大唐张阳李玥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六百四十五章 一纸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张阳又从马车中拿出一卷书,有不少卷宗都已经发霉了,还有卷宗一打开,那些竹简松松垮垮,抖两下就散落了一地。

惆怅地将这些竹简捡起来,就连上面的字迹也因为年月久了很是模糊

这工作真是不好做,本着司农要了解作物情况,建立数据的心思,该看的资料还是要看的。

不多时李丽质和李治带着弟弟妹妹也来了。

让她们将这些卷宗带回去,张阳手捧着一卷太府寺司农记录。

孩子们一人捧着一堆卷宗,欢快地朝骊山而去。

大唐初期,武德初年,天下刚太平不久,粮食问题便是头等大计。

自武德一朝多是在各地平定叛乱,当李世民登基之后致力于开展耕种。

田地里只能种粮食,种花种菜不行,种果树也不行,一旦被查到被告发就要被重罚。

这也导致中原的农作物在果蔬方面一直很缺乏,种类也很少。

司农记录从武德三年开始到贞观五年基本上没有对菜地的鼓励。

张阳在华清池边坐下来,看完一卷又拿起一卷,田地里种植的都是粮食,反而蔬菜鲜有,更不要说栽培作物了。

“丽质,收拾一下这些卷宗,都晾晒一番。”

李丽质闻言低声道:“姐夫,这些竹简有的都已经烂了,不如让弟弟妹妹都抄录一遍,顺便分类记录。”

张阳稍稍点头,继续看着手中书卷。

“小武姐姐,都放在这里,我们一起整理。”李丽质唤道。

小武和小慧也批改好了孩子们的考卷,一起来帮忙。

一马车的卷宗足足有上千册,光是整理,归类,记录三件事情同时进行,还要进行汇总。

没有十天半月办不成这些事。

这是大唐多年以来积压的作物耕种记录,从粮食安全的角度来说这些资料也是一国的重中之重。

眼下看来朝中并不在意这些资料,而皇帝呢。

皇帝掌管大方向,他只须知道开垦的田地有多少,收获的粮食有多少,了解一个大概就可以了。

具体细节也不会过多地问。

更不要说朝中只顾耕种,却不知增加作物种类,在多样性上很是缺乏。

比如说河北适合种麦子,淮河以南种稻谷。

稻、稷、黍、菽、麦、麻大体这五类居多,至于蔬菜与果树并没有记录。

中原的土地是很肥沃的,这也是几千年来一直都是农耕大国的原因。

当然了,从朝政的体系上来说,粮食有时候也是一地州府的政绩,粮食便是首当其冲的,有了足够的粮食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才能让州府繁荣。

在这种内循环的作用下,各地都是内卷粮食的产量,甚至有矫枉过正菜地不种菜,也来种粮食

有些土地并不是只能用来种粮食,许多土地因此浪费了,就比如说长江中下游南部可以鼓励耕种茶叶,以高粱为主关内以北一线就很适合种高粱,也能用来酿酒。

种植粮食没有具体的规划,没有具体的生产目标。

张阳看完几卷记录才察觉到自己接手了一个怎么样的烂摊子。

徐慧低声道:“师父,这些卷宗到贞观六年之后就没有了。”

到贞观六年?贞观六年发生了什么?

张阳用书卷敲着自己的脑门,这才想起来,贞观六年卢承庆这个户部尚书出事了。

而这个户部尚书出事之后导致户部尚书一职空缺许久,到了现在才让褚遂良顶替上。

小武与丽质在曲江池前铺开一张大纸开始记录数据,从武德三年开始记录。

除了弟弟妹妹们要记录卷宗,到了夜里才停歇,当天深夜,张阳写着一篇文章。

李玥好奇道:“讨世家檄文?”

“嗯。”张阳提笔又在砚台上沾了些许墨水继续写。

李玥扶着自己的腰,皱眉看着不自觉念出声,“嗟我将士!尔肃尔听,世人痛苦,火热水深。世家门阀,为虎作伥,高门望族,以枭以张……”

一篇壮烈至极,振奋人心至极的檄文跃然于纸上,洋洋洒洒四百字。

看着夫君写完,凝重道,“终于要去推倒世家了吗?”

张阳搁下笔,正色道:“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场与世家之间的战争还没有结束,甚至远没有到真正开始的时候。

世家立足中原千年,想要拔出谈何容易。

有些事情且能做,有些事情不能不做,张阳低声道:“至少我也要努力努力,说不定就成功了呢。”

李玥莞尔一笑,“且放心,整个骊山听凭夫君号令。”

揽着媳妇入怀中,张阳又道:“孩子怎么样了?”

李玥低声道:“哪有这么快出生。”

“我是说她有动静了吗?”

“夫君休闹。”

……

皎洁的月光笼罩着整座骊山,宁静的夜幕下,家家户户熄了灯火。

翌日,关中下着绵绵细雨,雨幕下的骊山笼罩在水雾中,让人看不真切。

不少动物开始出没在灌木丛中,它们最先意识到天气要转暖了。

昨日整理这些书卷忙碌一天,孩子们都无精打采的,婶婶带着她们去烤肉,弟弟妹妹才有所振奋。

就算太府寺是一个烂摊子,也不能不管不问,张阳走到村口,见到了许敬宗带着裴宣机而来。

这家伙看着神色憔悴,一看就是整日沉醉酒肉之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