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卢苇的第一稿剧本写到了结尾,他和李丰又一次发生了思路上的碰撞。
李丰希望结局能和开篇做一个画面上的呼应。
这一版本的剧本和原时空最大不同就是以东汉的疆域图开始的,一把汉剑划开了地图,代表着国家的分裂。
结尾李丰希望是以赤壁之战后三国的疆域图作为呈现,点明赤壁之战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格局。
而卢苇的想法是表现出在赤壁之战后,战乱依旧不止,民生凋敝。
也是和电影开端,黎民百姓追随刘备逃亡,依旧被曹军赶上追杀屠戮做个内容上的呼应。
强调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希望电影能有一种悲悯感。
“卢老师,不管怎么说,《赤壁》都是一部英雄史诗电影,我理解您的苦衷,希望强化电影的人文关怀,增强观众对电影的思考。
但您也得考虑一下电影的时长问题,您这样的结尾会不会拖沓,观众在看到了这样的结尾,情绪要怎么释放?
不管怎么样,这都是一部商业电影,我们要考虑问题要更全面。”
面对李丰的坚持,卢苇选择了妥协。
“这样,我把两个结尾都写出来,到时候你再斟酌。”
多天的等待之后,李丰终于拿到了完整的第一稿剧本。
“卢老师,剧本写的很棒,开头简洁,节奏也快,就是这个对白的词吧,有点半文半白,有点……”
“有一点现代对吧?第一稿么,我就是先把我想通过人物表达的内容写出来,回国以后肯定会再调整的,这样的词拿出去,不让人笑死我。
请收藏:m.qibaxs10.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