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子,快接过来,扶你媳妇上车。”王宝催着田柱子。
“哦哦,好!”田柱子赶紧接过东西,放在马车上。李荣上车前,回头看了看,这个她生活了十八年的家。内心似乎没有任何留恋。在这里生活十八年,没有什么开心的事情。每天都是过的小心翼翼,生怕母亲不开心。稍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母亲就会责骂。父亲只会默默的听着,不说话。母亲各种偏向弟弟妹妹,她已经习以为常了。
上车前,李老太太和李荣二姨一前一后都送了出来,李老太太很平静,李荣二姨似乎比母亲多了一些不舍。也许这就是血缘吧。若干年后,有了五个孩子的李荣,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她慢慢理解了母亲,理解了二姨。最终和自己内心进行了和解。不过,现在的李荣还没有那种深刻的体会。此时,她表现的很淡然。她知道,踏出这个门,以后的日子,除了过年,礼节上回来看看父母,她不会轻易的再回这个家了。
接亲的队伍,回到田柱子家,已经快八点了,正好是吉时。大家陆续从马车上跳下来。作为“押车”的大弟弟李大力,没有下车。再来之前,李老太太已经交代过,必须要等给了红包才能下车的。如果红包钱数太少的话,也不能下车,这个车一定要压稳了。这边王宝赶紧把姐姐田老太太早上给包的红包二十元钱,递过来。李大力接过红包,看看金额,达到了母亲交代的金额要求,才肯下车。
下车后,开始放鞭炮。年轻人嘴里叼着烟,点了两挂鞭,瞬间噼里啪啦的响起来,小孩子们跑前跑后的看热闹。脸冻得通红,流着鼻涕,捂着耳朵,他们好像比新郎新娘还兴奋。
田老太太和田柱子的爹田福从屋里迎了出来。王宝引导着李荣,说,“叫爹,叫娘。”李荣有点不好意思,低低的声音,叫了句,“爹,娘。”
“哎,哎。”田老太太高兴得眼睛笑成了一
请收藏:m.qibaxs10.cc ', '')('\t条缝。赶紧给了红包。
田老太太又对李富说,“亲家,赶紧进屋吧,这外面冷。”大家也是被冻得厉害,跺着脚,搓着手,都陆续的进屋。本来田老太太还担心儿媳妇会比儿子着急进屋,抢了儿子当家作主的位子。没想到,李荣并没有和田柱子争,只是默默的跟在田柱子后面,一前一后进了屋,夫唱妇随.这下子田老太太的心放下了。这个家以后肯定还是自己儿子做主了。
进了屋之后,新娘新郎要逐一拜见家里的长辈,给长辈点烟。田家是个大家族,之前,没有大事,大家也基本没聚在一起过。李荣之前也仅仅是过端午节和中秋节来过,不知道田家的家族人居然这么多。最年长的是田柱子的爷爷,今年七十多岁了,和田柱子的老叔田荣一起生活。田柱子的父亲田福排行第二,上面的哥哥早逝。田福下面还有三个弟弟,田柱子的三叔田青,七叔田喜,老叔田荣。这个是田家大家族排名。这几个叔叔现在也都各自有各自一大家子人。媒人王宝一一给李荣介绍,李荣一边称呼着,一边给点烟,不会抽烟的,给奉茶。这算是一一认识过了。田家老太爷,田柱子的爷爷今天尤为高兴。今天是自己大孙子大喜的日子,自己七十多岁了,身体还硬朗,再坚持几年,估计还能见见第四代,见见重孙子。田老太爷见到孙媳妇给点烟,他接过来,马上从兜里掏出一个红包,包了20块钱,递给了孙媳妇。李荣不肯收,田老太爷说什么都不答应,必须让李荣收下。最后是田柱子代李荣收下了这个红包。“早生贵子,早生贵子,我好早点抱上重孙子。”老人家嘴里念叨着,李荣羞的满脸通红。
这边,田老太太招呼着亲家的人,赶紧上炕暖和一下。不一会儿,摆上炕桌,饭菜就陆续要上了。李荣家来了十几个人,坐了两桌。大家坐好,小年轻的,忙乎着上菜,上饭,倒酒。流水席就开始了。媒人王宝陪着亲家李富喝酒,李富不胜酒力,一会儿就微醺了。李荣其他几个叔叔和老姨也酒量不行,喝酒时间短了,这酒席自然就吃的快了。娘家人吃完,媒人王宝就张罗着,派马车把人一个一个的给送回家。娘家人回家后,接下来是来道喜的亲戚朋友开始吃饭。一般大家都是先写完礼账,再过来吃饭。这个年代,每个家庭的收入有限,来上礼帐的,一般也就一家拿出10元、20元的来上礼。来吃饭的几乎是全家都来。都想着花了钱,多吃回去点。今天来了几十个家庭,一百多号人,轮了四五轮,才基本吃完。
本来,要是村里其他人家结婚,小年轻的肯定要闹哄到晚上七八点,闹了洞房,才会收兵回家的。但是,今天这对新人,田柱子和李荣,一个比一个老实
请收藏:m.qibaxs10.cc ', '')('\t,不爱说话,平常几乎不跟别人开玩笑。一说话,脸都红,小年轻的也觉得这俩人无趣,禁不起开玩笑。所以,没到天黑,大家就都陆续的回家了。剩下几个邻居,中年妇女,帮着收拾收拾碗筷,洗洗涮涮,之后把借来的锅碗瓢盆给逐一还回去。收拾的差不多了,邻居也都陆回家了,慢慢就剩下田家自己家里人了。
田柱子和李荣站了一天,到晚上,一口饭没吃,一口水没喝呢。田老太太心疼儿子,看大伙儿陆续走了。就给俩人盛了两碗饭,又添了点菜,让俩人赶紧吃点。
“谢谢妈!”李荣感激的拿着碗,望了望田老太太。
“谢啥,以后一家人了。结婚后好好过日子。互相体量,柱子嘴笨,你多担待点。”田老太太说。
田柱子默默的拿着碗,吃着饭,啥也没说。
三天后,是回门的时间。田柱子拿着田老太太给准备的礼物,两包点心,两瓶酒,带着新婚的媳妇李荣,去岳父家回门。这次,他没有让母亲代劳。他和李荣一起走在去李荣家的路上。东西都是田柱子一个人拿着。田柱子走的很快,李荣有点赶不上田柱子了。没办法,只能说了句,“你能不能慢点?”“嗯,好的。”田柱子放慢了脚步。之后又是一阵静默。静默,这是这对夫妻后面多年的相处方式。很多话,不用说,只需要做。做就可以了,互相的关怀,互相的付出,内心中装着别人比自己多一点,这就是家人的感觉。
回门当天,李荣没有选择在家住,只是吃了个中午饭,他就和田柱子回家了。回门后,这个婚礼也算是正式办完了。那个年代没有结婚证,办了婚礼,得到双方家庭的认可,就算是正式结婚了。从此,田柱子和李荣,两个人,组成了一个家庭,两个人的家庭。若干年后,这两人之家会成长为拥有二十个人的大家庭。他们会从吉林省的一个偏僻的农村,走向县城,走向市里,走向只能在收音机里听到过的北京。
请收藏:m.qibaxs10.c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