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正说的开心,二丫头往门外瞟了一眼,看着王老师拿了一叠毕业证,马上要进门了。
“老师来了。”二丫头悄声说道。几个男孩一听这句话,还是条件反射地,迅速从桌子上跳下来,找到自己的座位,立马坐好。
“看来还是这句话好使。”二丫头看着几个人狼狈相,心里觉得好笑。
王老师进屋后,把手里的毕业证往讲桌上一放。他今天穿着白衬衫,黑色西裤,二八分头,个人打理的整整齐齐。王老师朝下面扫了一眼,笑眯眯的说道:“怎么就来你们几个啊?其他人呢?”
“王老师,张大力、赵晓辉、周奎他们几个的毕业证,让我给带回去。”邓沐回答道。
“他们自己怎么不来拿?”王老师问。
“哦,他们今天都下地干活去了。”邓沐低声说道。
“咳,看来是没几个继续读初中了,这么小就回家种地,咱们的观念该改改啦。以后就这么点小学知识,可能连种地都不够用。咳……”王老师一连叹了好几次气,他也很无奈,不过也无能为力。王老师不说话,下面的五个人也都不敢吱声,空气好像一下子凝固了。
“没事儿,虽然没来几个人,今天还是得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这次毕业考试,班级平均分,在十五个村小学里,三十多个班级里面,排第一名。这个成绩人人有份。特别是田玉英,你个人成绩全乡第一名。”王老师重新调整面部表情,恢复了刚开始笑眯眯的样子。大家听完王老师的话,都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王老师也跟着鼓了几下掌。五六个人的教室,虽然掌声不大,但是大家的情绪还是挺高涨的。听了这个成绩,二丫头也很开心,一方面为自己的成绩开心,另外一方面,也为王老师开心。这个成绩足以帮助王老师转正了。只有像王老师这样有教学实力的老师越来越
请收藏:m.qibaxs10.cc ', '')('\t多,村民们才能慢慢改变固有观念,鼓励孩子读书,大家有了知识,才能知道怎么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知道怎么摆脱贫困。
二丫头正想着,听着王老师叫到:“田玉英,你的小学毕业证,还有优秀学生证书。”二丫头赶紧拉了一下凳子,走出座位,上讲台把证书领了。
“谢谢王老师。”二丫头给王老师鞠了一躬。
“没见你爸来找我,说转学到一中的事情,你爸是不是打算把你送县里读初中?”王老师问。
“嗯,是的,应该和您聊完,我爸就下决心让我去县城读书了,现在我老爷正在帮我办转学呢。”二丫头说。
“那就好,你爸没找我,我就料到了。你是个学习的好苗子,好好读,你也给你弟弟妹妹开个好头。”王老师对二丫头寄予了厚望。
“嗯。”二丫头坚定的回答道,转身回了自己的位置。
“李文静,你的毕业证书。”王老师叫了李文静。李文静赶忙走上讲台。
“文静,听说你二姐在乡一中成绩不错,你也是去乡一中读是吧,你也要好好学。”王老师说道。
“谢谢王老师,我会努力的。王老师,崔晓红的毕业证书,我代她拿回去。”李文静说。
“咳,可惜了,她小学成绩一直不错。”王老师知道崔晓红不会继续读了,有点惋惜。李文静拿了毕业证书,转身回到座位。王老师接着又把剩下的毕业证书一一发给了来的几个男生,没来的人,也叫他们三个给带回去。之后,大家又各自和老师寒暄了一会儿,就都回家了。多年后,二丫头回想起小学毕业时的场景,虽然没有任何仪式,但是,确是人生最难忘的,因为小学毕业,是她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她从农村走向城市的起点。
这阶段,田荣通过他同学的关系,已经跟县二中校长打过招呼,说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打算转到二中读书,希望二中能收下这个学生。二中校长一听二丫头的成绩,非常爽快地答应了。田荣先交了五百元的借读费,之后,二中招生办跟二丫头所在的乡中心小学发出调档申请,把二丫头的学籍调到二中了。这个手续走完之后,二丫头就算是县二中的学生,开学后就可以正常入学了。这一年,县二中一共招收了八个班级,每个班级五十多名学生,一共四百多名初中一年级新生。田荣还托人打听了这一年初一一班和二班老师是一套教师班子,也是全年级最好的一套教师配置,田荣托人帮忙把二丫头分配到了初一二班。一起都办好了,正好田柱子来县里打听二丫头转学的情况,田荣就把情况说了,让田柱子回家帮孩子准备上学的东西就可以了,其他事情都解决了。
田柱子千恩万谢,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他说,下次来,一定把借读费带来给田荣。田荣说,这点借读费,就算他个人赞助的,不要了。只要二丫头能好好学,后面出人头地,也不往他帮助他们一回。并且,县二中离田荣家不远,以后周末都可以到田荣家吃饭,改善改善伙食。
二丫头读初中的事情,从打她上六年级,田柱子生病,二丫头曾经有过辍学的念头,到后来,把学籍转走,又转回来,之后又转到县城读书,虽然中间有各种波折,但最后迎来了最好的结果,算是柳暗花明。
请收藏:m.qibaxs10.c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