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苟在明末当宗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72章 心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至于去金华找寻戚家军的老兵一事倒有了些眉目,周安排派人去了一趟义乌,的确找到了几个戚家军的老兵。但事情发展并不如意,由于浑河一战的结果,戚家军在辽东全军覆没,义乌那边人人戴孝,家家悲哀。自戚家军成军以来数十年,戚家军中的人也换了好几代。由于戚家军和其他大明部队不一样,其兵源基本都来自浙江义乌一地,所以戚家军也称为浙兵。

几代义乌人加入戚家军为国南征北战,建功无数,创下了戚家军赫赫威名。但朝廷对于戚家军却一直都有防备之心,先不说之前的“闹饷”事件,导致大批戚家军精锐没死在战场上,反而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当消息传来后,整个义乌一片哗然,义乌当地百姓对朝廷的兔死狗烹之举愤怒不已。

“闹饷”事件之后,朝廷重建戚家军,当时义乌人就不愿继续入伍参军,因为觉得朝廷如此所为已寒了义乌人的心,既然已有第一次,那么如果再来一次,义乌子弟为国征战非但无功反而白白丢了性命,那个愿意有这样的结果?

不过那时候戚家军虽然经历了闹饷事件,还尚有些人没卷入其中,其中也包括戚继光的几位老部下依在。在他们的劝说下,义乌人这才勉强接受了朝廷的解释,派出子弟重建戚家军,这才有后来第二支戚家军的诞生。

但谁想到这一次在辽东战场,又是因为朝廷的缘故,先是辽东经略袁应泰不通兵事应对失误,导致戚家军和白杆兵陷入绝境。后是明军主力见死不救,任凭戚家军被几倍于己的后金八旗精锐猛攻,以至全军覆没。

当这个消息传来,义乌人这次彻底愤怒了,在义乌人看来这是朝廷的第二次背叛。以义乌子弟组成的戚家军从来没有对不起大明朝廷,可大明朝廷一而再再而三这么做,着实寒了义乌人的心。

辽东战败后,天启皇帝得知戚家军和白杆兵全军覆没痛心不已,如此强军灰飞烟灭,是大明最沉重的损失,这个损失甚至比辽东之地丢失还要惨重。

白杆兵还好些,毕竟还能继续从四川征召。可戚家军不一样,作为义乌子弟为核心的戚家军是大明比较特殊的一直募兵,这支拥有光辉历史和强劲战斗力的部队被灭,想要重建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所以天启皇帝打算按照之前重建戚家军的办法派人去义乌再一次招募义乌兵建军,但这一次伤透了心的义乌人根本就不理睬朝廷,任凭皇帝派来的人费尽口水,说的天乱坠,还许下了无数承诺,受过骗上过当的义乌人再也不信朝廷了,说什么都不肯出人。

就这样,朝廷派去的人在义乌呆了两个月一事无成,别说重建戚家军,就连一个普通的兵丁都没能招到。面对这样的情况,朝廷也是无奈,把此事禀报皇帝和内阁后,皇帝和内阁同样无语,无奈之下只能打消了重建戚家军的念头。

“这么说,义乌那边白去了?没能请到人?”朱慎锥急急问道。

周安民叹了口气,说道:“朝廷要重建此军,在义乌许下了诸多好处都没人愿意,最终只能无功而返。我的人去了那边后就得知了此事,而且义乌当地对朝廷的人非但反感,地方官吏上门都直接赶走,要不是当地人克制着,操家伙打出去也是有的。”

“那后来呢?”朱慎锥追问道。

“你别急,听我慢慢道来。”周安民说道:“朝廷都办不成的事,就算是锦衣卫也是难办,再说这个事也用不了强,只能另想办法。”

“后来找到当地锦衣卫的同僚商议了下,当地的同僚倒是给了主意。如果想从义乌征兵是绝对不可能的,义乌人如今死活不肯为朝廷出力了,要想找人只能用其他办法。”

“姐夫的意思是……?”朱慎锥若有所思问。

周安民点点头,道:“年轻人已不可能,倒是当地村子里有几个当年从戚家军伤重归乡的老兵。从这几个老兵身上想想办法或许能试试,不过小弟,我可和你说明白了,这几个老兵年龄可不小了,最小的已年过四十,年龄最大的都五十出头了,而且个个带伤,有缺胳膊的,也有断腿的,如想要他们上战场根本就不可能。”

朱慎锥默默想了想,问周安民:“你能确定这些都是戚家军的老人?”

“这个当然!”周安民想也不想就道:“戚家军不同其他军队,入伍归乡可是有严格规矩的,这几个老兵都是从戚家军伤重返乡的,这点绝对做不了假。”

“有多少?”

“不多,除去动弹不了的和不愿离开的,也就三人而已。”

“才三个?”

“三个不少了,实际老兵数字更多些,但其余人不是年龄太大就是身体残疾太重,再就是不愿走的,这三人虽有残疾,身子骨却是不差,而且家中没什么牵挂,就算这样要说服他们也需废好大力气。”

“三个就三个,这三人我全要了!安家费,聘用的军饷等等绝不亏待他们,一切全按戚家军的老规矩来,在这基础上我再给一倍!”

“你可想好了?”

“想好了!”朱慎锥点头道:“此事麻烦姐夫了,这三人尽快安排送来山西,一路拜托姐夫多多用心。”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