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苟在明末当宗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71章 如愿以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如此,袁崇焕建议朝廷论功当以皇帝和魏公公为首功,他们只是次功罢了。当然皇帝本人不可能看重这份功劳,因为皇帝已经是九五之尊,要这功劳并没什么用处,至于魏忠贤魏公公,作为天启皇帝身边的忠仆,实际的荣华富贵也没什么意义,而且魏公公本人也不需要什么官职,天下人谁不知道魏公公视官职如粪土,心中只有大明和皇帝?其他的不说,魏公公作为内廷第一人,却不是司礼监一把手,主动把掌印让给了他人,仅从这点来看就能体现出魏公公的高风亮节。不过袁崇焕觉得千万不能委屈了魏公公,虽然魏公公不在意世俗名利,可大明百姓包括他袁崇焕必须要记得魏公公的功劳和为大明所做的一切。

何况这几年魏公公协助皇帝管理朝政,为民间做了许多实事,尤其是去年的地方减税政策更让天下百姓获利甚多。这一次宁远大捷,又救了辽东军民水火之中,辽东百万军民对魏公公感恩戴德,袁崇焕建议效仿江南,在辽东给魏公公建立生祠,以此来感谢魏公公的大恩。

作为正牌子进士的袁崇焕写文章自然是没任何问题,这份奏折洋洋洒洒千言,引据论道观点确凿有物,真是一篇好文章啊!

很快,给魏忠贤的书信包括这奏折就送往了京师,没几日就到了魏忠贤的手里。

先读完书信,又读了袁崇焕的奏折,魏忠贤心情极佳,当时就哈哈大笑起来。

袁崇焕还是很聪明的,魏忠贤他就喜欢聪明人,因为聪明人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明白应该怎么做。

人嘛,哪里有不犯错的,何况袁崇焕还是一个年轻人,自己总得给年轻人一点机会不是?

更重要的是,袁崇焕的书信奏折所写的内容简直说到了魏忠贤心里去,尤其是奏折中把魏忠贤和萧何、李善长相比,让让魏忠贤得意万分,事实也是如此,自从魏忠贤崛起后,辽东战事所需要的钱粮军械什么的,不都是魏忠贤绞尽脑汁从各处想办法弄来的?

如果仅仅靠大明那些可怜的赋税,辽东哪里有现在的宁远大捷?这些功劳就和袁崇焕说的一样,他们虽然是前线打仗的将领,可奠基基础的却是他魏忠贤啊!要没有魏忠贤,辽东别说和后金打仗了,连军队都吃不饱,军饷更是发不下去。

高兴之余,魏忠贤挑了时间去见了天启皇帝,在天启皇帝面前帮袁崇焕说了几句好话。

原本就因为宁远大捷对袁崇焕略有改观的天启皇帝正在兴头,现在又有了魏忠贤的建议,天启皇帝听后宁远如此功劳,仅仅给袁崇焕一个加衔的确有些低了,这样的话对功臣实在委屈,当即就问魏忠贤如何补救的好。

魏忠贤早就有了盘算,说现在辽东巡抚之位空缺呢,要不让袁崇焕担任辽东巡抚一职?

天启皇帝想了想觉得这个建议不错,点头就答应了下来,让魏忠贤自己去安排即可。就这样,得了天启皇帝的许可,魏忠贤让人拟好了升袁崇焕为辽东巡抚的诏书,然后再盖印后转交给了内阁。

内阁首辅顾秉谦本就是魏忠贤的人,自然不会有任何异议,内阁当场就表示同意,接着由内阁叫吏部行文,仅仅一天功夫,任命袁崇焕为辽东巡抚的旨意新鲜出炉,由人送往宁远传旨。

几天后,盼星星盼月亮,袁崇焕终于盼到了从京师来的旨意,他忐忑不安地接了旨,等听完旨意中的内容后,前一刻还忧心忡忡的袁崇焕后一刻瞬间精神焕发,简直判若两人。

太不容易了,辽东巡抚之位终于落到了自己头上,袁崇焕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这个职务。由此,他真正踏上了封疆大吏的地位,这一步等了许久了。

再回想之前的冲动,袁崇焕更是对魏忠贤心生感激,如果不是魏忠贤的大度,自己这辈子就全完了。生我者父母,成我者魏公公也!要不是自己人不在京师,他甚至想直接喊魏公公一声干爹呢,以表示自己的忠心和诚意。

升任辽东巡抚的第二日,袁崇焕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别的,而是在宁远给魏忠贤大张旗鼓地建生祠。这件事不是小事,要不是自己头脑灵活,突然想到了这么一招,魏忠贤恐怕还不会原谅自己,而辽东巡抚的位置也落不到他袁崇焕的头上。

既然得了好处,那么所承诺的必须做到。魏忠贤有能力把他捧上去,同样也有能力把他从辽东巡抚位上拉下来。袁崇焕吃一亏长一智,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要想再进步,必须牢牢抱住魏公公的大腿,只有这样他的辽东巡抚之位才能坐的安稳,甚至有可能取代高第登上辽东经略之位,哪怕就算是当初孙承宗的蓟辽督师之职也是有可能的。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