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苟在明末当宗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49章 大乱将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449章大乱将起

陕西府谷出事了。

由于地方年荒缺食,一个叫王嘉胤的人聚众起事。

王嘉胤先是同乡吴延贵带着一群乡民抢了当地富商大户的宅子,杀人夺粮,开仓救济,很快就聚集起近三千乱民。

接着,一个叫王二的人在白水县得知王嘉胤的事,也带人冲进了当地富户的家中,抢掠一番后扬长而去,随后带着人向北就跑到府谷和王嘉胤汇合,两部合并,其人数达到了六千之众。

府谷位于陕西东北方向,离着神木不远,再往东北过黄河就是山西河曲。

王嘉胤起事后不久,朝廷就接到了地方报来的紧急消息,但朝廷的反应却根本跟不上王嘉胤的动作。

由于王嘉胤的发展速度很快,势头更是凶猛,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他的队伍就从最初的六千余人发展到了上万人,更自号“横天一字王”,任命其亲信王自用为左丞相兼军师,初建了“政权”。

这时候朝廷还没回过神呢,京师那边的大佬们只刚刚得到消息,对于王嘉胤的叛乱如何处置尚未拿出具体方案,只是让地方派卫所军尽快调兵围剿王嘉胤,平定叛乱。

可要知道如今的卫所早就烂了,现在的卫所哪里有什么战斗力?那些军户说起来是军人,实际上已成了卫所指挥使、同知手下的佃户,年轻力壮的逃的七七八八,剩下的老弱就连饭都吃不饱何谈上战场剿匪?

大明真正有战斗力的目前只有边军,如这时候朝廷果断调动边军围剿王嘉胤,哪怕王嘉胤拥有上万乌合之众也很容易剿灭。可偏偏朝廷上下都没把这件事真的当一回事,尤其是京师的大佬们都觉得这只是普通的乱民叛乱罢了,只需地方卫所出兵就应该能解决。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反应,关键还在于军费和粮草调拨,因为朝廷一旦要动用边军去围剿,朝廷不仅要提前下拨“开拔费”,还要负责边军作战时的军饷和粮草一应供给。

现在朝廷根本就没那么多银子,能勉强维持边军驻防就算不错了。而动用卫所却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京师方面一开始根本就没考虑调动边军,只是让地方自行解决,尽快剿灭王嘉胤所部。

可朝廷命令下达后,当地卫所表面上做出了围剿的姿态,可实际上却根本没想着真要和王嘉胤拼命。因为卫所的军官自己也知道情况,以手上的军户真打起来恐怕不是王嘉胤的对手,所以只要王嘉胤不主动来打自己,那么他们也不会主动去攻击对方,双方就此形成了一个很微妙的短暂“和平对峙”。

王嘉胤在府谷搅得天翻地乱,不过府谷不是久留之处,再加上这些年陕西干旱粮食缺乏,王嘉胤考虑后就决定渡过黄河由河曲进去山西,到山西地界发展。

王嘉胤趁着地方官府没反应过来的良机率部渡过黄河,直奔河曲,意图一举攻下河曲。

一旦拿下河曲,等于山西的大门就被王嘉胤打开,只要进入山西,王嘉胤就能借河曲立足,得到大量的物资补充。

不得不说王嘉胤的战略眼光还是不错的,一旦拿下河曲不仅打开了局面,还有腾挪的空间。可问题在于王嘉胤过于高看他的那群乌合之众了。

当王嘉胤指挥大军渡过黄河,兵临河曲的时候,河曲县令张天德火速召集城中兵丁、衙役、百姓拼命抵抗,双方在河曲城下“大战”一场,此战王嘉胤的上万大军伤亡了百人,而河曲那边只伤亡了十几人。

如果从王嘉胤的队伍人数来看,上万人的队伍一战伤亡百人根本微不足道,可要知道他手下的队伍根本不是正规的军队,而是一群饥民组成的乱民罢了,这些人大多数连军械都没,打打群架还成,真要上战阵厮杀根本就派不上用处,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这惨烈的架势看得大伙腿都发软了,哪里还有拼命的念头?

王嘉胤手中真正能打的寥寥无几,也就是他的几个老兄弟和从乱民中抽调出来的青壮组成的核心。这些人数量并不多,也就仅仅几百人罢了,而这一次河曲之战,为了确保一举拿下河曲,王嘉胤一狠心就把自己的“精锐”给派了上去,原本想着他率万人大军抵达,河曲肯定闻风而逃,拿下河曲简直轻而易举。

可万万没想到河曲县令张天德却组织民众殊死抵抗,让王嘉胤直接在城下碰了个硬钉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