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苟在明末当宗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84章 任用小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朱慎锥现在需要的稳定,只有稳定下来才能腾出手一个个解决问题。所以他除了处置了几个顽固不化的强硬反对派外,对于朝堂包括地方并没做其他调整,甚至还用缓和的手段安抚了这些官员们,只要他们不反对自己监国,依旧遵从中央的号令,那么在短时间内朱慎锥是不会动他们的。反正就是一句话,稳定压倒一切。正是朱慎锥的这个举动,很快就让京师乃至整个大明从短暂的混乱中恢复了秩序,中央包括地方表面上都回到了以往的样子,大明这个帝国也再一次按照之前的惯性运作起来。

但朱慎锥心里清楚,这一切只是表象而已,就算那些名义上已经承认自己是监国的官员们,他们真正的想法是什么谁都无法知晓。别说地方了,仅仅是京师中,暗中反对自己的人也有许多,这些人有的把想法藏在心里,有的暗中串联,有的耐心等待时机,一旦情况有变,他们这些人肯定是第一个跳出来的。

利用温体仁继续当这个首辅,朱慎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得不承认崇祯皇帝吃一堑长一智,在最初任用大量的东林党成员后也发现了严重问题,之后在频繁调整内阁的同时,崇祯皇帝也在不断削弱东林党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尤其是内阁中的权利。

当初崇祯皇帝选中了温体仁,正是看中温体仁是一个“孤臣”,温体仁哪一党哪一派都不是,从而把他塞进了内阁,从普通的阁臣一步步先成为次辅,随后又当了首辅。

可惜的是崇祯皇帝虽然选对了人,可问题他根本不会用人。别说是温体仁了,哪怕就是张居正复生,在崇祯皇帝手下干活也一样没用。一个多疑、刚愎自用又善于甩锅没有半点担当的皇帝,再有能力的人给他也发挥不出作用,温体仁能在崇祯皇帝手下干了这么久已经是很难得了。

朱慎锥控制了京师后,第一时间就召见了温体仁,给了这个家伙吃了颗定心丸,并且告诉对方由他继续担任首辅,主政内阁。

温体仁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当然明白当初崇祯皇帝挑选他当首辅的用意。可惜他在崇祯皇帝手下并没能发挥出作用来,除了为保住权利搞了几次手段,逼迫之前的首辅周延儒下台取而代之外,温体仁也没能做出一些出色的事来,更不用说改变现状了。

但在朱慎锥的手下就不一样了,朱慎锥在和他谈话的时候明确告诉温体仁他的要求,朱慎锥对温体仁说,他只需要温体仁在内阁首辅位上和自己保持一致,做好首辅工作,确保政令畅通,此外对六部和地方进行合理的调整,减少之前扯皮的现象发生,而政敌方面暂时可以放一放,就算打击要有限度,确保大明的稳定,至于其他让温体仁自己看着办就行。

这种做法是温体仁在崇祯皇帝手下从未有过的,说句实话崇祯皇帝手下干活哪怕是内阁首辅也没多少实际的权利,因为从不信任人,再加上听不得反对的话,崇祯皇帝无论大小事都会以他自己的意见为主,根本不考虑内阁的建议,从而使得内阁阁臣包括首辅做事束手束脚,而且一旦做错还会替皇帝承担责任,弄不好还会掉了脑袋。

温体仁的能力自然不如张居正,甚至连高拱、徐阶这些前朝首辅也不如,整个大明的内阁中,温体仁作为首辅的能力只能说是中等,如果相比的话估计也就比严嵩略强些罢了。

但朱慎锥现在要的不是一个能掌控全局,能力极强的首辅,如果温体仁真的如同张居正这样有能力的话,或许朱慎锥还不敢用呢。而能力略差,但又很聪明,能够体会自己的想法和意志,和朝中各党又无瓜葛,不贪财只贪权,善于权谋的温体仁在目前而言却是最恰当不过的人选。

事实也是如此,在确定温体仁继续担任首辅的之后,温体仁也立即做出了相应的回报。运作朱慎锥进位交城王再监国,同时建议让后宫的李康妃进位太后,再以太后懿旨确定朱慎锥监国合法性,这是温体仁的聪明之处。

除去这件事外,担任首辅的温体仁很快就让朝廷各部恢复了正常运转,并以内阁的名通过司礼监在征求朱慎锥的同意之后,对地方也采取了诸多拉拢手段。

温体仁的这些作为,让朱慎锥在短时间内就稳定了政局,可以说他这份功劳极大,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得知皇太极领兵来攻大明的情况下,朱慎锥才能放心调动军队让王晋武领兵北上防御,不用太过担忧京师的稳定。

穿着常服,朱慎锥来到了乾清宫,驻守在乾清宫的是一队蒙古侍卫,这些蒙古侍卫个个身材高大,弓马娴熟,而且他们许多人都不会说汉话,只会蒙古语,更重要的是这些蒙古侍卫是朱慎锥精心挑选出来的,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看守乾清宫和住在乾清宫的崇祯皇帝。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