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苟在明末当宗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26章 御前侍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726章御前侍卫

朱慎锥告诉徐宪成,所谓的内大臣全称为领侍卫内大臣,类同宋时殿前司,却又有着不同,和内务府一样同属于内廷,而非外廷官员。

内大臣的官职等同于六部尚书和左右都御史,为正二品。

都察院的最高官职就是左右都御史,但一般来说真正作为主管的是左都御史,右都御史大多都是加衔,这一次朱慎锥让徐宪成去都察院当右都御史,等于把这个加衔变成了实职。

都察院是朝廷中和内阁、六部平起平坐的衙门,御史这个官职也古就有之,在汉朝时期御史大夫属于三公之一,和宰相、太尉相当。之后历朝历代,御史之职都是朝廷官职常设,大明开国后朱元璋更直接设置了都察院,确定了御史的职权,用于监查和弹劾百官所用,拥有风闻奏事之权,手中的权利可是不小。

文官集团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文官集团直接掌握了话语权,而这个话语权大部分就在都察院。让徐宪成去当这个右都御史,朱慎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徐宪成和文官集团争夺都察院的话语权,从而达到最终分庭抗礼的地步。

此外,领侍卫内大臣顾名思义,就是掌管大内侍卫的官员,而大明的大内侍卫就是大汉将军。朱慎锥已经决定把大汉将军这个机构从锦衣卫剥离出来,重组部门,其核心自然是他现在身边的蒙古侍卫和从新军挑选出来的可靠之人。

这些人会成为一个新的部门,为了区分之前大汉将军称呼,朱慎锥打算效仿历史上清廷的改称为“御前侍卫”,所有御前侍卫直接由朱慎锥自己来直接掌控,而对外名义上由领侍卫内大臣管辖。

而且这个领侍卫内大臣以后不仅只是一人,未来有两至三人更多,不管怎么说,这些人都是朱慎锥信得过的近臣。

除去设置这个部门外,朱慎锥还打算把勋贵子弟拉入御前侍卫之中,现在京营已被拆成了空架子,朱慎锥依旧保留京营的缘故是为了给大明勋贵一个安置,让诸多的勋贵子弟有个去处。

虽然许多勋贵子弟都是纨绔子弟,更是没什么出息的二世祖,但也不能否认勋贵子弟中也有些意图上进的年轻人,这人数量虽少,却依旧存在,而且大明勋贵在自土木堡之变后被打压至今,随着朱慎锥的上位后,这些勋贵似乎也看到了些重掌权利的希望,这也是在朱慎锥拉拢过程中,勋贵集团并没拒绝,反而有不少人主动投靠过来的缘故。

虽说朱慎锥讨厌满清,可也不得不承认满清在一些官职上的调整包括设立有着亮眼之处。

内务府是一个方面,大内侍卫的设置也是一个方面,而大内侍卫的设置能给满清贵族子弟一个直接上升通道,极大缓和了内部的凝聚力,同时也通过这个部门发现和提拔了不少优秀人才,再加上身为侍卫常在宫中,经常能够见到皇帝,同皇帝的亲近也不言而喻。

大明和满清不一样,满清立国的根本是八旗,大明可没有八旗这种群体,但与国同休的勋贵集团却类似于八旗,同样可以使用。

效仿满清,把侍卫分为三六九等,如同军中军职一般来设置。侍卫中最高级的自然是一等侍卫,相当于正三品武职。接下来就是二等、三等侍卫,等同于正四品和正五品。此外还有普通的侍卫,为正六品武职,这些侍卫组成御前侍卫的基本机构,以军中规矩来进行管理,从而替代之前的大汉将军,承担皇帝的护卫、仪仗队、宫禁防护甚至职掌廷仗等工作。

在朱慎锥的设想中,未来御前侍卫由三个部分成员组成,第一个部分就是朱慎锥在蒙古的亲卫充作御前侍卫。这些蒙古人都是跟着朱慎锥南征北战多年的部下,而且他们基本都是腾格尔部落的自己人,作为腾格尔部落实际的掌控者,又是大汉腾格尔的生父,这些人对朱慎锥的忠心程度不言而喻。

虽然这些蒙古人文化水平比较低,甚至许多连汉话都说不利索,但恰恰因为如此他们是最为可靠的。这也是朱慎锥入住皇宫后就以这些人直接替换了皇宫的守卫,把整个宫禁牢牢掌控,布置得密不透风的缘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