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分化瓦解
商议完京兀儿和关保,包括他们的部下如何安置之后,众人就开始讨论起怎么把这件事更有利地宣扬出去,同时借题发挥分裂八旗,争取更多的八旗贵族投靠大明。
在场人中,除去王晋武是武夫外,其余各人都是心思缜密之人,大明官场上如没几把刷子根本就没办法生存,何况温体仁、杨嗣昌这些人都是官场的老油子,是多年一步步爬上来,或许让他们打仗不行,做其他事或许也有所不足,可要说算计人心,挑拨离间,搞阴谋诡计这些,简直就是本能。
三下五除二,众人很快就讨论出了一个预案,决定分三步走。一步是在大明内部大肆宣扬此事,从而激励人心,鼓舞士气,增强大明的威望,借此打击辽东建奴的气焰。
第二步就是通过京兀儿和关保迅速联络其他八旗将领,对这些将领进行拉拢,给出一定许诺,只要对方肯来投不管是高官厚禄还是实权,都可以给与,至于家族子弟更没问题,大明都可妥善安置。
京兀儿和关保不是说了么,正蓝旗中对皇太极不满的人可是不少,其他各旗类似的情况也有。那么就先从正蓝旗下手,能拉来多少算多少,拉的越多,对皇太极的打击就越大,如果能一口气把八旗各部全部拉来大明,那么皇太极这个所谓的皇帝也别干了,光棍司令还闹什么?直接投降得了。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皇太极能坐稳大汗之位,并由大汗进位皇帝手里没几把刷子自然不成,而且他这些年运用各种手段掌控八旗,已成了八旗中最强大的力量,要不然阿敏、莽古尔泰也不会轻易被他逐一铲除了。
在进行第二步的同时,第三步也要一起进行,那就是继续不断对建奴后方用兵,以军事行动打击建奴,令各驻地的八旗惶惶不可终日,给予强大压力。这样做能够更好地让对皇太极有异心的八旗将领尽快做出决定,从而投靠大明。一旦有了这个想法,大明这边就能马上接应对方,也消除了对方的后顾之忧。
而且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锦州之围依旧没有解决,只有把这把火烧的更旺更大,皇太极才有可能彻底从锦州退兵回去灭火,只有这样锦州之围才能结束,锦州的祖大寿才可能获救。
此外朝廷还要派一人去一趟山东,甚至去辽东的郑鸿逵和李佑那边,直接宣旨给京兀儿和关保,同时主持招抚八旗的工作。
这样的事仅仅靠郑鸿逵和李佑自然是不成的,一方面他们的级别不高,另一方面他是前线的武将不可能代表朝廷的旨意。就连山东的李信也是不行,李信作为巡抚固然有这个资格,可李信在朝中的根基过浅。
按理说,由礼部或者兵部派人是最合适的,但礼部朱慎锥根本就不考虑,因为京察的缘故,礼部尚书方逢年已被降级,之前王晋武长城之战大胜而归,礼部故意怠慢阳奉阴违,这本就让朱慎锥极度不满,借这次机会狠狠敲打了下礼部。
眼下方逢年虽降级留任,但礼部依旧在他掌控之中,以方逢年的性格和东林党的背景,朱慎锥怎么可能把这个任务交给礼部?到时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反而坏了安排就麻烦了。
何况今日议事朱慎锥直接就把礼部给排除了出去,根本就没想过让礼部参与,所以从情况来看兵部是唯一合适的。
辽东事本就和兵部有关,而且八旗将领投靠也属于军事范围,除去兵部,勉强还和吏部搭上点关系,另外就是内阁了,但内阁统揽全局,具体工作向来都是各部处置,由内阁阁老出面还没这个必要。
按理说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徐宪成是最合适的人员,一来徐宪成的官职足够,二来徐宪成之前就是山东巡抚,辽东虽是辽东都司,眼下因战事划归蓟辽管辖,可实际上在大明行省划分中,辽东却是受山东所管的,这也是大明在辽东战场的文官中通常有不少人官职挂着山东头衔的缘故。
何况现在的山东巡抚李信本就是徐宪成的部下,徐宪成以左都御史、内大臣的身份代表朝廷去那边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合适人选。不过这个考虑也被朱慎锥给提前否决了,现在徐宪成掌控都察院,又是监察司的主官负责京察一事,朝中目前他无法暂离,更去不了辽东。
“臣愿去!”陈新甲起身毛遂自荐,见他站了出来朱慎锥眼前顿时一亮,还别说陈新甲的确是一个合适人选,他是兵部的二把手,官职足够能够代表朝廷,关键在于陈新甲不是朝中那些对军事根本不懂的读书人。
要知道陈新甲以前在边关呆过多年,对于军事并不陌生,而且还是文官,再加上陈新甲虽不是进士出身,作为举人当官的陈新甲做事颇有章法,是干实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