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天启皇帝晚死几年,等他彻底解决了东林党的问题后说不定会进一步封李康妃为太后至少也是个太妃。
可惜,天启皇帝活的时间也不长,就在他即将彻底铲除东林党的前夕却因为落水后病重不治驾崩,而他驾崩之后随着崇祯皇帝的上台,天启皇帝了几年时间精心针对东林党的一切谋划全化成了泡影,而他最得力的那条恶犬魏忠贤也被少不更事的崇祯皇帝给杀了。天启皇帝一死,后宫的李康妃刚过了没几天好日子又成了无人问津的角色,崇祯皇帝可不是天启皇帝,虽然他们是兄弟但崇祯皇帝并非天启皇帝一母同胞,两人虽有感情但这个感情却也不是太深。
要不是天启皇帝没能留下子嗣,实在是没人这皇位怎么都到不了崇祯皇帝的手里。再加上天启皇帝从小是被李太妃所抚养长大,李太妃是天启皇帝养母,可问题在于崇祯皇帝不是啊。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李太妃就等于一个陌生人,而且那时候东林党卷土重来声势浩大,按照东林党的说法李太妃根本就不是什么好人,受东林党的影响,崇祯皇帝当然不会待见李太妃,不过也没拿这个女人怎么样,既然先皇给了她康妃的封号,就养在后宫罢了,但待遇什么的却是一落千丈,虽没重新让她去冷宫,可也算不得好。
直等到朱慎锥入京后这才想起了早就被众人遗忘的李太妃,朱慎锥找了个先帝遗言的理由,直接和李太妃私下做了政治交换,就这样她摇身一变就成了现在的李太妃,等进位太妃后直接以太妃懿旨同意朱慎锥监国,就此两人形成了默契,从而让朱慎锥有合法掌控朝政的理由。
从这点来说,朱慎锥和李太妃是各得所需罢了,要说朱慎锥对这个女人有什么感情纯粹就是胡扯了,在之前他连李太妃见都没见过,更没半分交情。他们的默契就是纯粹的政治交换,不掺杂其他。
而且李太妃这个人很是知趣,也许是经历的事多了,她早就不是当年持宠而娇的李选侍了。她很明白谁能够依靠,自己需要的又是什么,以她的出身能走到这一步完全靠的是朱慎锥,如果没有朱慎锥,她到死都不可能成为太妃,更不可能有今日的身份和地位。
正是这个原因,李太妃对徐静秋的态度自然也是不同,怎么可能拿长辈的架子来压徐静秋呢?见到徐静秋讨好还来不及呢,更不用说其他,而且虽说从皇位继承而言朱慎锥的皇位是由崇祯皇帝禅让而来的,而崇祯皇帝的皇位来自于天启皇帝的兄终弟及,再往上又来自于泰昌皇帝,作为泰昌皇帝的妃子,李太妃在后宫的辈分最高,可要从宗室来伦,别忘了朱慎锥可是和万历皇帝同辈,算起来也是泰昌皇帝的族叔,这算反而皇后徐静秋在宗室的辈分比李太妃还要高上一辈呢。
有些话之前朱慎锥没和徐静秋说过,而且徐静秋这些年也不在京师,远在山西羊头山的她自然也不知道这些。
今日朱慎锥细细和她讲了李太妃的事,等听完朱慎锥的讲述后徐静秋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为何李太妃会对自己极其敬重甚至讨好的真实原因,心中也为这个可怜女人有些感慨。
“李太妃也算是时运不济,本应是六宫之主,却落了个惨淡下场。这些年她在后宫日子过的不好,如不是我,或许这辈子也就那样了,更不可能为晋为太妃之尊。”
“她是个聪明人也是个明白人,而且这些年的磨砺也早就褪去了当年的骄傲,入宫数十年,对于后宫之事她远比旁人更为了解,何况她现在能有这样的身份靠的是我,如没有我,她这个太妃也当不上。”
“你初为皇后,对后宫之事如有不明可多去仁寿宫走走,和她亲近一二,有些事可以私下向她请教,她必然会全力帮你。另外嫂嫂所住的慈宁宫离仁寿宫也不远,平日那边也能让她帮着照应,如此我也能放心。”
徐静秋明白了朱慎锥所说的用意,怪不得他特意把李太妃安置在仁寿宫,并把张氏安置在慈宁宫,或许朱慎锥在当初帮着李太妃进位太妃时就已经想到了这点,要不然也不会这样提前安置。
了解了丈夫的安排,徐静秋当即点头表示自己明白,她会经常去仁寿宫走动,私下向李太妃请教后宫事务,有李太妃协助,她管理后宫就会轻松许多。
“那么懿安皇后那边呢?是否也要多走动一二?”徐静秋想起了张皇后,忍不住问了一句。
这话刚问出口,朱慎锥的表情变得有些微妙起来,他反问徐静秋对张皇后的印象如何,徐静秋也没多想,她说张皇后容貌艳丽举世无双,是难得的美人,而且接触下来觉得张皇后性格温和,仪态端庄,举止大度,给她的感觉很好。
“张嫣此人你需小心,这个女人可不简单,平日能不见就不见,敬着就是,千万别被她的表相给迷惑了。”朱慎锥苦笑一声,压低声音对徐静秋说道。
徐静秋顿时一愣,有些不明白朱慎锥为何会这么说,在她印象中张皇后给她的感觉比李太妃更好,可偏偏朱慎锥让自己和李太妃多走动,却反对她接近张皇后,这究竟是为何?一时间徐静秋很是不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