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24章 喜和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124章喜和忧

科举发展到明中期,四书五经上的每个句子都被反复考过多次,根本不可能再写出新样。

那就只能一味求怪,越怪就越能吸引阅卷官。

能用生僻字,就坚决不写常用字。

一个字有多种写法,那就专挑复杂的来写。

而唐宋八大家,皆真情实性,遣词造句比较直白。这种文风很难模仿,若无深厚的功底,若无丰富的阅历,很容易写得平庸粗浅。

所以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就被明朝科举给淘汰了.

明朝的八股文发展到后期,已经有士子连四书五经都背不全,但是背上五百篇科举范文也能过乡试。

所以读什么唐宋八大家啊,背几篇科举范文他不香吗?

这就是典型的劣币驱良币。

这样的风气也从下往上传递了。

朱厚照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是经筵,明人十分注重经筵,视为讲学第一事。经筵日讲几乎成为儒臣接近皇帝,影响其行为、涵养其德性的唯一机会,自然受到特别的重视。

所以在经筵讲的东西是受到所有人关注的,讲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那玩意能治国吗?微言大义都讲不完好吧。

而且这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可不是像后世那样都整理好出版了,发行的随处可见。

现在的书籍还是很珍贵的,藏书更是一个家族的底蕴。

很多文章都收录要不在永乐大典里静静地躺着,要不就在某个家族的藏书楼里的某本书里。

所以平常士子根本没机会读全这些文章。

朱厚烇注意到大明文坛的这股风气,他没有能力去改变,但是他也决心把他认为好的东西让他教育体系的学生们看到。

于是就弄出了《古文观止》这套书,收录了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二百多篇,篇篇都是名篇佳作。

相比现在现在士子追求的八股时文,朱厚烇认为这才是华夏民族文化的精华。

真实历史上这套书是在康熙三十三年被选编成书的。

为了弄出这套书,以朱厚烇的地位和财力也是费了好大劲。

他办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扫盲识字的层次上,他也要给那些在文字上有天赋的人一个接触到更优秀的文章的机会。

这套《古文观止》他只是在内部刊印发行。

朱厚照拿着本《古文观止》看的爱不释手,一直到了教室要关门了,有人提醒他们走的时候要把桌子上的煤油灯熄灭,朱厚照和江彬才知道这种油灯叫煤油灯。

朱厚照走出了教室,他发现这个时候的蕲州城有很多个地方依然灯火通明,他们走到一个高处,能看到远处和对岸不少地方都闪烁着灯光,和他们经过的很多地方晚上一片漆黑完全不同。

朱厚照对蕲州的第六个印象:蕲州的夜晚灯光很亮

朱厚照感觉这一切应该和他今天听到的煤油有关系.

朱厚照他们找了一个客栈住下了,第二天醒来朱厚照仍然没去找朱厚烇的意思,反而是去探索蕲州城更多的新奇的东西去了

“大冶钢厂的产能已经达到年初计划的全年目标,钢的价格已经跌到0.8两银子一斤,但我们的利润没有降低”

“纺织厂的产能已经达到每年350万匹,有一半厂子已经换成以蒸汽机为动力源.”

“我们掌握的几个煤矿用上了更多的蒸汽机抽水,并且在矿区铺设了铁道,煤产量大幅提高”

“玻璃厂平板玻璃的良品率进一步提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