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晋末长剑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237章 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不要难过,亦不要寻仇。”王导说道:“三十年前我还不懂太多,彼时便不如邵太白。三十年后的今天——”

王导嘿然一笑,道:“他做得不错。我终究只能缝缝补补,而他却能开一朝之基,高下分矣。这个天下,他的想法比我多,看得比我远,输了正常。”

曹淑紧紧挽住王导的胳膊。

王导拍了拍妻子的手,以示安慰。

“世儒去了,他比我决绝。做人有始有终,甚好。”王导叹息道:“若有王氏子弟寻上门来,勿要相见。我以前觉得夷甫多大言,又过于偏向平子、处仲,心中微有不忿。事到如今,却还要他来伸出援手。世事难测诚如是也。”

“罢了!罢了!”王导长叹两声,道:“有人谓我管夷吾,有人笑我无政,对错得失,都不重要了。”

“阿龙……”曹淑擦了下眼角,道:“回去吧。”

“好,回去,回去。”王导就像一个卸下了千钧重担的宦海老吏,一身轻松,挽着妻子,徐徐而归。

这一辈子,意气飞扬过,懊悔不迭过,壮怀激烈过,又装疯卖傻过最终一切归于平静。

或许,这就是人生吧。

******

八月十四,厌疾之日。

山玮不知道自己为何又来到了丹阳郡城。

或许这里已经成了他心中的某种符号了吧。

堂堂外戚,却不入中枢任事,只抱着丹阳尹之职不放,徒惹人发笑。

杜乂也在这里,无聊地看着窗外的景色。

“府君。”他轻轻起身,行了一礼。

山玮回完礼后张口结舌,想说些什么,却又觉得都不合适。

“金秋盛景,府君不看看么?”杜乂问道。

“秋风萧瑟,有甚可看?”山玮没好气地回了一句。

“世人皆喜秋实,府君难道不喜?”

“命将休矣,哪来的秋实?”

“山彦林不是回来了么?”杜乂笑道:“秋实便在彼处。”

“我拉不下脸来。”山玮说道:“彦林虽然心思活络,怕是也做不来这事。”

杜乂点了点头,道:“如此,还有一条出路。”

山玮坐正了身子,盯着杜乂的眼睛,问道:“出路何在?”

“将建邺完整地交给天子,便是出路。”杜乂说道:“吴都之中——”

“宫殿巍峨,楼台高耸,金碧辉煌,宛如仙境。将此交予陛下,一功也。”

“金镒珠服,桃笙象簟,蕉葛升越,鹤膝犀渠。以充朝廷府库,二功也。”

“高门鼎贵,魁岸豪杰,虞魏之昆,顾陆之裔。令其北面而事,三功也。”

“吴姝越女,赵姬齐娥,四方佳丽,深宫贵妇。可娱天子晚年,四功也。”

“楼船轻舟……”

杜乂一桩桩数下去,山玮算是听明白了,这是要保住汇集了东南精华的财富,不致其毁于战火,让征服者完整地接收,这便是他可以使劲的地方。

“山彦林比你想得明白。”杜乂又点了他一句。

山玮闻言,神色复杂不已。

山氏是外戚啊,不殉国就算了,还带头降顺,有点不地道,更有些难看。但事已至此,要想保住性命,好像也没什么别的办法了。

唉!丢人啊!山玮暗暗叹息。

“府君还有两千郡兵吧?”杜乂又说话了:“山彦林携八千历阳之众回返,如此便是万人。除贤昆仲之外,建邺还有何兵?”

“王处明手里有数千新募之卒。”山玮说道:“石头城四千人,台城有四千兵。会稽王似乎亦有些许人马。南边刘超、赵胤——罢了,他们的人跑散了不少,已然不足三万,士气低落,若非拘在营垒城寨之中,怕是散光了。”

“历阳精兵骁勇善战,或许只有京口剩下的六七千北府兵能与之匹敌。”杜乂说道:“抓牢兵权,最好把台城四千人马控制住,如此进可攻退可守,无忧也。”

山玮缓缓点头,旋又看向杜乂,道:“事到如今,弘治可否解我心头之惑?”

“府君但讲无妨。”

“你到底什么时候当上细作的?”山玮认真地问道。

杜乂哈哈大笑,道:“府君何必执着于此等细枝末节?”

“万一将来不得免,举家赴死,总得让我死个明白吧?”山玮说道。

“府君说笑了。”杜乂收起笑容,道:“我有些话是假的,但你我之间的情分不是假的。且放宽心,只要保住建邺,平稳移交,君断不会有事。”

山玮长叹一声,道:“便再信你一回。田宅、财货、庄客都可以不要,今只求保命。”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