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第164章严绍庭的经济学(求订阅)
“道阻且长。”
“严润物,你欲行盐政新制,朕心喜悦。”
万寿宫内殿道台上,嘉靖声音悠长。
他的双眼闪烁着几道精光,但很快就消失不见。
“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盐政每岁百万多盐引,除却百姓之用,便是开中军务所需。”
“一旦朝廷革除盐政积弊,推行你所说的新政,民生、军心,必将深受牵连。”
“朕非以为你所言乃至无利于国家,今日这万寿宫中,内阁言及祖宗成法,伱亦见之。”
“你可懂,其中之要害?”
嘉靖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平稳一些。
但他长袖下的双手,却是攥在了一起。
严绍庭则是拱手道:“陛下,臣所谏非是新政,不涉祖宗成法。若论祖宗成法,今日臣亦有言,太祖洪武朝,余盐给米麦一石,臣今日言及盐政新策,不必一石,七八之大抵便可。
“推行新策,也非崩坏旧制。
“一旦盐政格局焕然一新,朝廷开中自可继续,仅是停办预支,此亦是商贾盼望之事。
提高给支盐户灶丁工本,降低商贾采买成本,进而降低百姓购进食盐之价。一应不违法度,不担风险,非是野心之辈,自不再愿售私盐。”
大明走到现在。
开中制原本是好,但商人们也不是傻子,预支盐引,今天交了钱只能拿到几张盐引,真要拿到食盐还不知道要等上多少年。
这他妈的。
谁愿意再和朝廷开中?
而一旦盐户产盐得到的利润增加,朝廷采取薄利多销,商人们购买官盐成本降低,售卖价格降低。
真的没有多少人,愿意天天冒着杀头的罪,去干贩卖私盐的事情。
严绍庭忽然念头一动,又说道:“为保盐户灶丁甘愿为朝廷产盐,臣以为陛下亦可降旨,停办盐户灶丁徭役之法,只让其专心产盐。如此,则天下盐户灶丁,必定无不夸赞陛下之仁德,更加不愿夹带私盐。”
这是他忽然想到的事情。
大明在盐政上的各种规章制度,其中就有一条,可以说是不把人当人。
从洪武朝开始。
大明的盐户灶丁们,不光要按照朝廷的规定,生产食盐。他们还要另外去服徭役,为官府做事。
一头是要服徭役,一头是朝廷定下的盐课。
这些盐户灶丁们长久下去,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再继续干下去了。
后来正盐的工本降低,直接就导致盐户灶丁们甘愿冒着杀头大罪,也要夹带私盐出来。
嘉靖亦是眯起双眼:“停办盐户灶丁之徭役?”
他看向了一旁的吕芳。
严绍庭则是闭上了嘴。
不多时,吕芳便从远处那重重遮挡后的书架上,取了一份账簿送到了嘉靖手上。
嘉靖低头翻阅。
这是记录天下盐户的账簿。
细看一遍之后,嘉靖的脸上露出笑容。
“你所奏此条事,朕允了。”
“但仅许盐丁免服徭役,其户不事产盐者,照例服徭役。”
相较于天下亿兆黎庶,盐户都不足百万户,而真正产盐的灶丁又才几人。
在朝廷的规定之中,以两淮为例,盐户灶丁每人每年定额二十引,每引重二百斤。
一人一年便要产盐四千斤。
而大明一整年的产盐量,大抵是在二百五十万引左右,便是加上隐瞒不报的,其实真正从事产盐的灶丁也不过十几二十万人。
若是停办盐户灶丁的徭役,就能立即收获一片民心。
嘉靖倒是觉得这件事是可以办的。
而且停了徭役,灶丁们不就又能更多的产盐。
这是嘉靖心中的账。
而严绍庭心中则是另一本账。
确定盐户产盐能拿到的工本,降低百姓采买食盐的价格,百姓得到足够的食盐补充,朝廷薄利多销,保证盐课正常。
其实若单论他还有法子,能让大明在盐课上获得更大的利润,但那样百姓就没日子过了。
殊不知,后来满清康雍乾三朝,天下盐税就从三百多万两,上涨到了七百万两。而在光绪年间,天下盐税甚至都能高达三千万两白银。
对比来看如今大明嘉靖朝,天下盐课每岁不过百余万。
当真是让人不禁唏嘘。
严绍庭抬头看向嘉靖,试探着说道:“陛下,那臣先前所……”
他的话尚未说完。
便再一次被嘉靖打断。
嘉靖开口道:“革除产盐灶丁徭役事,朕允了。你且再与朕说来,你所谓盐政之外事。”
自己的话被打断。
严绍庭目光微微一动,一切都如自己所料。
但是皇命当下。
他也只能转口道:“臣所奏盐政之外事,乃国朝经济事。”
“哦?”
嘉靖面露好奇。
他知道严绍庭在经济上的才华,所以之前才会让其去户部当差,又兼办军需诸事。
看中的,就是严绍庭在经济一事上的能力。
现在见严绍庭要言国朝经济之事,自然是好奇心大起。
而严绍庭却是在组织词汇。
自己总不能直接对道长说,劳动生产力增进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分配之顺序这一类的话吧。
太生涩。
满脑子搞钱,满脑子修道的嘉靖,恐怕一个劳动生产力就需要自己用数百上千字来解释。
重新思考了一番。
将原本想好的奏对,又整理了一遍。
严绍庭这才开口道:“臣以为,国家财税或言国家财富,皆是取之于民,非是无根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