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纪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82章 窃取封神之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礼制很符合诸侯与贵族的利益,一旦礼制确定,那他们就永远是诸侯,世袭罔替,世世代代高人一等。

因此,姜黎并不觉得在大商推行礼制有什么难的。一件事,如果符合大部分人的利益,那往往很容易做成。

不过,这里也有个问题。

眼下虽有公侯伯三种爵位,但并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关系远近之分。可按照礼制,伯爵却要低于侯爵。

对此,侯爵自然乐意,可伯爵就不一定了。因为很多伯国,实力是要强于侯国的。

你实力比我强,排在我上面那没什么。可伱实力不如我,却要排在我上面,凭什么?

就凭你和天子关系近?

这个理由,明显不能服众,真要强行推行下去,必然会出大乱子。

后世周国敢给诸侯分等级,是因为他们刚经历了一场势力洗牌,大家都有功劳在身。

爵位大小,全看各自所立的功劳是大是小,公平公正,谁也不能说个不是来。

可大商又没有经历改朝换代的大战,没有那么多的功劳给他们立。

若无一个可以服众的标准,那大家都是诸侯,谁又愿意屈居于他人之下?必然要出乱子,说不定会爆发内战,让大商不攻自破。

姜黎推行礼制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大商的实力,而不是为了让大商陷入内乱,自我内耗。

若是因此引发内乱,就有些得不偿失了。所以,他得想个稳妥的办法才行。这也是为什么,姜黎没有贸然提出为诸侯分等级的事。

此事好是好,但一个搞不好,却容易引发内乱,必然要慎重。

大约经过了三天的讨论,圣人、亚圣、贤者三个层次的先贤总算是评定好了。虽然有几个人颇有争议,但总的来说影响不大,起码各方面都很满意。

之后,就是把名单送往圣地,让里面的先贤自行讨论,摆好名次。之后,即可将其昭告天下,受整个人族的供奉。

何为先贤,皆是对人族立有大功者,无论是一国,还是天下,都没有资格祭祀他们,需得整个人族才行。

所以,评选先贤时,所有的人族势力都过来参加了。也唯有如此,评选出的人选才能服众。

“诸位,既然结果已定,那我们也该告辞了。这份名单就由我等送往圣地,待有了结果,再来通知你们。”

这时,祖地众人起身,朝人域的诸侯道别。先贤已经评选完毕,接下来的事,就无需他们参与了,人域诸侯自己选就是。

唯圣人,亚圣,贤者,方有资格被整个人族所祭祀。

而余下的人,虽然也有功,但功绩就没那么大了,由天下人祭之即可,无需劳烦秘境、祖地、圣地这等世外之地。

天下,即苍天之下。

很显然,位于虚空深处的祖地,并不在天下这个范围之中。

祖地众人离开后,那些来自各大秘境的人族势力,以及其他大域的人族代表,也是相继告辞。

很快,朝歌城内,就只剩下了人域的诸侯。经过短暂的休息,他们继续评选。这次选的,是一品至三品。

一品至三品,乃天下英雄,自当由天下祭之。而四品至六品,是一国之英雄,由诸侯国祭之。

七品至九品,乃一城之英雄,有本地家族祭之。

所以,一品至三品的先烈,需要天下诸侯一同讨论,才能选出结果。可四品至九品的英雄,诸侯国关起门来自己讨论就是,无需麻烦别人。

有了先贤做模板,接下来的评选就顺利多了。虽然也有争吵,但总归没有闹出大的矛盾。大约持续了一个月,今天讨论出了一份众人全都认可的名单。

之后,就是为其立庙,将这些先烈的牌位送入其中,按时祭祀即可。当然,因为品级的不同,祭祀规格也各有不同,这些也需要大家讨论。

而相比较于评选先烈,为他们制定祭祀标准,无疑要简单多了。这里面大家也没有利益冲突,和和气气的就商谈出了结果。

也就是这时,姜黎觉得,自己可以展开下一步计划了。于是,就听他说道:“大商有八百诸侯国,大家虽同为诸侯,但所在之国,却有大小之分。”

“大国者,万乘之国,城池林立,国民无数,资源无尽。”

“次国者,千乘之国,大城过百,山河锦绣,坐拥亿万苍生,无数良田。”

“小国者,百乘之国,城池不过百,山河稀缺,国民稀少,资源匮乏。”

“因国与国之间有所差,导致国与国之间的英雄,所立功勋也有所差距。”

“于小国而言,挽社稷之将倾,即可评为四品。但对次国来说,想要评为四品,所立功勋起码是小国四品的百倍。大国就更夸张了,起码是万倍。”

“十二品制度,是全天下共用的标准。目的是让世人无论走到那里,只要一看到评级,就知其所立功勋之大小。”

“若是一国有一国的标准,那这十二品制度的设立还有什么意义?”

姜黎的话,引起了在场诸侯沉思,尤其是那些大国诸侯,更是对他的话很是认可。

如西伯侯,虽然很不想承认,但姜黎的话确实说到他心坎里去了。

他周国乃是最大之国,像他父亲,作为中兴之主,肯定是要被评为四品的。

可这天下要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那小国的中兴之主,同样能被评为四品。

虽然同样是四品,但其中的差距可就大了。中兴周国的难度,岂是中兴小国可比的?

难度起码大了上万倍。甚至周国随便一个贵族,建立家族时所遇到的困难,都要比中兴小国大。

若是让父亲,与小国之君同列四品,西伯侯肯定是不能接受的,这是对他父亲的羞辱。

与西伯侯抱有同样想法的诸侯不在少数,但他们还在思考姜黎这话的意思,故而没有开口。

可西伯侯却隐约猜出了姜黎的意思,就听他试探性的问道:“黎侯此言何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