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仙侠版水浒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45章 江衍:这可是你先动手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于是,赵桓就召姚平仲入福宁殿奏对。这是姚平仲追求了多年的梦想。

而且,姚平仲也想借此机会胜种师道一次,为他们姚家扳回一局。

于是,在赵桓向姚平仲问计的时候,姚平仲就对赵桓说:“将士们皆愿速战,可如今却迟迟不战,不免怨声载道也。”

这正是赵桓想听到的,他立马对姚平仲发起牢骚:“可种宣抚不同意马上开战,唉!”

姚平仲一见赵桓是这个态度,立马表示:“臣愿领兵北上渡过黄河奇袭元军,生擒大元几员统帅、大将,以振我大宋士气!”

赵桓闻言大喜,当即向姚平仲许诺:“若成功,必当重赏。”

对于何日前去劫寨有取胜把握,赵桓还令术士楚天觉推算一下。

楚天觉算了算,认为得胜之日为二月丁酉,即二月初一。

姚平仲于是决定,二月初一夜里,他就率兵偷偷渡过黄河,前去偷袭大元军的军营。

与姚平仲一起执行劫营计划的大将杨可胜则向赵桓奏道:“此行决危,又恐失宰相和议之信,臣欲作奏检藏怀中,具言臣不候圣旨往击贼。”

杨可胜这是准备,万一劫营不成功,自己就替赵宋朝廷承担起这份主动挑起战端的责任。

杨可胜一席话,让赵桓大为感动,也给赵桓吃了一个定心丸。

赵桓天真地想,就算劫营不成功,他也可以推得一干二净,派人去对江鸿飞说,这都是杨可胜的私人行为,与他和赵宋王朝一点关系都没有,杨可胜就是赵宋王朝的一个临时工。

害怕种师道阻止此事,赵桓、姚平仲还瞒着种师道,甚至将种师道支出去检阅勤王之师。

可赵桓和姚平仲有心低调,却没做到低调。

定好渡过黄河偷袭大元军的军营这个大计不久,姚平仲就下令在开宝寺旁边竖立三面大旗,旗上皆写着“御前报捷”字样。

而且,有司又在封邱门上安置御幄,准备等姚平仲凯旋归来,赵桓的车驾前来接受俘虏。

甚至于,姚平仲率劫营军兵出城后,东京汴梁城中的人全都堵在城门和道路两旁,等着姚平仲传回来捷报。

换而言之,赵宋朝廷的有关各方都已事先做好了庆祝胜利的准备,其声势之大,都到了京城户户皆知的地步。

这种情况下,种师道知不知道,江鸿飞不知道,反正,他和大元帝国上下,全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其实——

大元军在河北前线的统帅刘慧娘、许贯忠、贾夫人、吴用、闻焕章等人,一直都很警觉,时刻严密防范宋军突然杀过黄河。

更何况,大元帝国的三支情报机构,全都探查到了宋军将要偷偷渡过黄河前来劫营这个情报。

所以,大元军张开了一张大网,等着宋军自投罗网。

二月初一深夜,没有月光,夜色漆黑,姚平仲与杨可胜等按照预定计划,率领七千骑兵悄然出发,从黄河南岸找水浅之处渡过黄河,前去偷袭位于汲县的大元军军营。

姚平仲命王通为先锋军统制,王通率五百名敢死士直抵大元军军营。

可是,王通连劫二寨皆空,到了第三寨,铁浮屠左军、马十军、三千剑拔弩张的步军正在严阵以待。

王通与敢死队顿时陷入大元军包围之中。

霎那间,箭如暴雨!

接着,五千具甲骑兵对其碾压。

最后,马十军追着掩杀。

这一套下来,虽说宋军殊死作战,以待援兵。

然而,这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先不说,不等宋军的援军到来,王通与赵宋王朝的五百敢死队就被剿灭的剿灭,投降的投降。

只说,你以为姚平仲率领的那支后军,难道就没有对付他们的大元军吗?

招呼姚平仲他们的正是铁浮屠右军、胜捷军,以及武松率领的步九军……

简而言之。

大元军以有心算无心,大败宋军,最后只有三百来骑,仗着反应快、马匹好,逃回黄河南岸,其余宋军将士全军覆灭,就连统兵的姚平仲和杨可胜都被捉了。

当天夜里,吴用亲自审问姚平仲和杨可胜。

吴用说:“两国已和,又来劫寨,何也?”

杨可胜回答说:“可胜以勤王兵到京师,三军欲战,故可胜率之以来,非朝廷之意也。”

杨可胜还主动说他怀中有一份奏检,可以证明他所说的。

杨可胜是陕西勇将杨可世的兄弟,忠肝义胆,视死如归。

吴用一看,就知道,杨可胜是个硬骨头,从他那里肯定问不出来东西。

吴用再一看看似视死如归却一声不吭的姚平仲,嘴角一翘,然后让人将杨可胜带下去。

等到杨可胜被带走,吴用亲自为姚平仲松绑,同时说:“将军错矣,赵宋已有亡国之象,而我大元却如日初升,将军舍了性命为赵宋来偷袭我大元军营,何其不智也。”

姚平仲故做豪气地说:“要杀便杀,要刮便刮,休要说降于我,我姚家世受皇恩,我岂能叛国,背信弃义?”

吴用说:“将军言重矣,吴某只是惋惜将军英雄,欲于将军说几句实话。”

给姚平仲解绑后,吴用看着姚平仲“推心置腹”地又说:“将军必知韩世忠将军、吴玠将军、吴璘将军、王彦将军、李彦仙将军等自赵宋那边过来的将军罢?今他等在我大元皆受重用也,各个为一方边帅,坐镇一方,吴某听说,他几个中还有将军部将,将军若早来投我大元,现今便是未做到三公,三孤也定做得……”

吴用此言一出,自以为怀才不遇的姚平仲,心中不禁泛酸!

就像吴用所说的那样,韩世忠、吴玠、吴璘、王彦、李彦仙等人,在西军时,全都是无权无势的底层小校,给姚平仲提鞋都不配,他们见到姚平仲,不说点头哈腰,也得敬畏有加,客客气气地称一声“小太尉”。

可是现在,韩世忠等人全都是名动一方的大将,授以节钺,而姚平仲,却连个经略使都还没有混上,就更别提获得授以节钺这种体现了皇帝对将领的高度信任和授权的荣誉了。

如此,姚平仲难免去想:“若是我早投大元……”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