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话事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22章 一言不发的名单(求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这是被首辅抽打之后,打算和首辅硬刚到底?

最后王天官做了总结发言:“四个正职的提名就这样,等过了献俘礼后,再组织廷推,散会!”其他心里吐槽,王天官和林考功的立场真是高度一致。林考功不发言,王天官也就跟着不表态。

这次吏部部议可能是关注人数最多的一次,几乎朝廷所有官员都在关注。

看到“杨俊民、石星、曾同亨、周采、李世达、齐世臣、何以尚、陈有年”这份名单后,很多人都感到了非常古怪。

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以为是假名单。因为大部分在名单上的人,不是林泰来的老仇家,就是最近得罪过林泰来。

有林泰来在吏部,怎么可能搞出这样的名单?就算林泰来正处于虚弱状态,那还有王天官。

仔细打听过后,得知林泰来开会时从头到尾一言不发,朝臣们都觉得这次部议充满了诡异,但又说不上到底为什么诡异。

先前是申首辅发飙,把清流势力和林泰来压着一起打。

现在这份名单,却又像是申首辅和清流势力产生默契,一起瓜分林党战略收缩后所让出的利益。

莫非是林泰来底子薄,先扛不住了?

反正上了名单的人,获得希望之余心情反而忐忑不安;

没上名单的人,都在期盼下一次廷推失败,也好重新来过。

在朝廷大臣大多心思不定的时候,终于迎来了献俘典礼。

这是一项筹备了将近一个月的大典,主要是皇帝非常重视。

万历皇帝虽然身形肥胖、腿脚也不便利,基本已经放弃上朝。

但对献俘典礼却格外热衷,并亲自参加。

可能在万历皇帝内心深处,对武功还是有一定向往的。

前几年,年轻的万历皇帝还经常命内监披甲持锐,兴致勃勃的在西苑内校场演武,声震宫阙,但是却被大臣们硬是劝住了。

献俘礼当日,天气晴朗,秋高气爽。

典礼在午门进行,所以也称作午门献俘。

负责烘托气氛和充当背景板的数百乐舞生和数百大汉将军提前到达现场,在固定位置上静静等待。

文武百官身穿礼服,三三两两的踱步走入场内,按照东文西武的规矩列班。

当林泰来到达的时候,受到了集体注目礼。

人人都知道,这位七战七捷、先登破城的功臣就是今天献俘礼的主角。

虽然近期林九元遭遇了大逆风,表现很不像是主角。

但在献俘礼上,没人能抢走这位九元真仙的风头。

不过也就这样了,所有功劳都会成为过去式,没有人可以永远躺在功劳簿上。

林泰来本该站在前面,等着皇帝在午门五凤楼上亮相后,负责向皇帝报捷。

可是林泰来这时候却不安静了,在人群里转来转去,鹰视狼顾的寻找着目标。

不知道的,还以为林泰来担当了纠仪御史的工作。

自从皇帝不上朝后,很难有这样能一下子就能看到所有主要官员的场合。

林泰来越过了阁臣、尚书,直接来到侍郎这排,在兵部左侍郎石星、礼部右侍郎李春、工部右侍郎衷贞吉之间来回扫视了几眼。

然后林泰来淡淡的问道:“石少司马、李少宗伯、衷少司空,为何缺席前几日的文坛大会?

尤其是石少司马,一直在尽心尽力的操办文坛大会,最后却悄然功成身退。

连个感谢机会都不给我,真是叫我情何以堪。”

林泰来的语气非常正经,但大家还是认为这是讽刺。

石星的脸色十分不自然,虽然他的选择没有错,在大部分官员眼里也不算错。

但道义上确实说不过去,就算自己能当上户部尚书,只怕身上也要多一个污点了。

真是该死,文坛大会为什么要在前几天举行!

为什么偏生在文坛大会召开时,朝廷就发生了这么些风风雨雨!

不然的话,自己何至于两边不是人。

“你就那么想当户部尚书?”林泰来的语气忽然锋利起来。

石星不得不答道:“本是无意,但也要听皇上和朝廷的。”

林泰来笑道:“看在过去相处还不错的面子上,好心告诫你一句,你现在辞官还来得及。”

理亏的石星咬牙道,“不劳九元君费心了。”

这心态就像是一个下了重注的赌徒,怎么可能懂得收手?

林泰来又越过侍郎班位,来到寺卿班位这边。

找到了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齐世臣,林九元说:“你说你蹉跎数年,我看也不真,都有人帮你在吏部提名了。

废话也不多说了,你辞职吧,至于提督四夷馆这个差事,让我来兼领算了!”

齐世臣:“.”

林九元转身就看到了鸿胪寺卿何以尚,调侃道:

“你不是最担心晚节不保?也听我一句劝,现在辞职还勉强来得及。”

看着根据名单、一个一个点艹敌人的林泰来,众人想道,这才更像是他们认知里的九元真仙。

嚣张跋扈、咄咄逼人、简单直接、骑脸输出。

但本该虚弱的林泰来为什么忽然又恢复了本性?他又有什么底气了?

还是说,林泰来想在献俘典礼上搞事?

但只要稍微有脑子的人都能想明白,搞事绝对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皇帝对献俘典礼十分看重,可以说,献俘典礼就是为了满足皇帝虚荣而办的。

所以皇帝不会容许典礼上出现任何意外,不会容许任何人来破坏心情。

若是你林九元把献俘典礼当成了个人作秀大舞台,那就大错特错了。

林泰来正想当众演说几句时,礼部于尚书在前面招了招手,示意林泰来赶紧就位。

随即凯歌奏起,大典拉开了序幕。

“天子用虎臣,四夷皆辟易上将指挥归庙略,君王神武赐旌旗。

乘秋出武威,七见捷书飞.侍臣上寿歌朱鹭,诸将承恩拜锦衣。”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