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心中了然,通过一番交谈,他对袁熙的想法有了大致的了解,对方身为世家子弟,却有一股底层人物往上爬的心气,也许是因为对方出身庶子的缘故?
想到这里,诸葛亮出声道:“使君可能不知道,亮的性命,便是拜使君相救所赐,不然亮也不会如同现在一样,坐在使君面前。”
袁熙一头雾水,等诸葛亮解释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当初去徐州救曹嵩,顺手把诸葛亮也救了吗?
说来世事真是奇妙,自己带兵将张闿堵在城里,起因只是为了救曹嵩这个本不该被救的人,用他来堵住曹操屠徐州的借口而已,却没想到机缘巧合之下,救了诸葛亮一家的性命。
但那时候自己并不知道其中内情,于是就这样和诸葛亮失之交臂,直到数年后的今日,两人才得以相见,两人却都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袁熙忍不住脸上露出笑意,“当日我杀张闿,只是顺带救下了逃难百姓,但前日先生却是主动挟持贾诩,反过来帮了我的大忙,可以说是世事难预料了。”
袁熙的话,让诸葛亮陷入了思索,这种事情难预料,说明观星术看不到?
那观星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预见未来?
袁熙却没有想到诸葛亮还在想观星的事情,他心中庆幸,有了这层关系,自己在诸葛亮心目中,应该是好感颇高,这样一来,将诸葛亮纳入麾下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了!
他因笑道:“不过我如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以智计出名的先生,会用最简单直接的手段,暴力破局,真是的大繁至简啊。”
诸葛亮开口道:“说来惭愧,亮智谋不如贾文和,又只孤身一人,势力无法和其相比,所以只能采用这最冒险,也是最笨的办法。”
“而且当时我也不知道城外是使君,只不过觉得若是曹操胜了,那这个天下,必然会有很多人遭受极大的苦难,就像徐州百姓一样。”
袁熙感叹道:“即便如此,先生也是文武双全,当世少有啊。”
诸葛亮心里生出了疑惑,袁熙从见自己地一面的时候,就对自己显露出了极大的热情,仿佛对自己极为了解一样,这怎么看也是不太正常。
诸葛亮知道自己四友的名声,其实也就实在荆州士族这个小圈子里面有些影响,出了荆州,中原和江淮士族能人辈出,谁会在意这个?
但袁熙对自己的态度,却尤甚于大名鼎鼎的贾诩,尤其是数次称赞自己的智谋,自己之前做过些什么事情吗?
诸葛亮心中一动,难道对方在观星之中,看到了自己将来能做的事情,才如此招揽自己吗?
想到这里,诸葛亮有些高兴,又有些失望,高兴的事将来的自己,可能会有一番作为,失望的是,对方欣赏的是未来自己可能做的事情,而不是现在自己的才能。
他心中叹息一声,向前微微倾着身子,直视袁熙的眼睛,出声道:“亮向听听,使君对如今天下的看法。”
黄月营一听,便知道正戏来了。
她虽然嫁给诸葛亮不久,但已经是颇为了解诸葛亮额脾气性格,自己这个夫君确实很有才能,但对于某些事情,似乎有些极其强烈的执着。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能和诸葛亮相谈甚欢,意气相投,对事情看法相同的,将会受到诸葛亮的承认和赏识。
但如果行事做法不被诸葛亮接受的,如曹操张绣贾诩那种人,诸葛亮便会十分抵触,像这样的人,想要诸葛亮忠心投靠,是绝对不可能的。
袁熙也是醒觉到了,主公和部下是互相选择的,但对于武将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问题,只要有人赏识,他们大部分就能为其卖命。
对于贪图利益的士族之人来说,这也不是问题,袁熙这边有足够好的平台和好处,他们投靠袁熙,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投靠袁熙的士族官员并不少。
但诸葛亮此人,是最难搞的那一类。
他需要有人欣赏自己,感受到知遇之恩,才能下定决定出山辅助。
其实郭嘉也是如此,其和袁熙想法并不是太过相投,当日要不是袁熙半强迫地让其为自己所用,中间又潜移默化的改变了郭嘉不少,只怕其也会像离开袁绍一样,离开袁熙。
郭嘉这种性格能力都很特别的人是最难搞的,其也不是那种注重功名利禄之人,袁绍他尚且看不起,何况旁人。
这样的人,要的就是能否和主公心意相同,而眼前的诸葛亮,也是如此。
如今面对袁熙的,便是这么一场考试。
诸葛亮明面想要问的,便是袁熙对于当今天下的想法,实际上是在问袁熙,到底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如果这个条路和诸葛亮想法背道而驰,只怕其也不会诚心投靠吧?
袁熙想了想,缓缓道:“如果我说是为为了尽早天下太平,为了黎民百姓,似乎是有些太过粉饰自己了。”
“其实我也只不过是个普通人,我想要做的,便是给后人尽可能铺平道路,将前人有意无意留下的那些坑,尽量填平而已。”
诸葛亮目光一闪,“使君既如此说,是觉得汉制不好?”
袁熙斟酌了下,“汉制承自周礼,大方向上,倒是没错的。”
“但其中自汉立朝起,便埋下了不少隐患。”
(本章完)
\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