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126章 意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t\t\t第1126章意外

曹休是先于曹操几天出发的,其当时带走了近数千虎豹骑,当时曹操给他的命令,是先去策应西路的曹仁,然后打开两边的通道后,再掉过头来帮助中路的夏侯惇。

这样一来,曹纯便能出现在张郃军的侧后方,一举截断张郃的退路,如果时间把握得好,甚至能将张郃这一路完全吃掉!

但是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曹操亲自带军过来,和张郃对攻几天了,但曹操连曹休虎豹骑的影子都没有见到,对面的张郃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一直在边打边退,让曹操先前的设想几乎完全落空了!

在曹操的心目中,侧翼的曹仁防御足够强,加上进攻极为出色的曹真和游走的马超,过去增援的曹休却迟迟未到,说明对面晋军的实力,远远超乎曹操先前的预料!

先前曹操思忖,袁熙军中能压制住曹仁马超组合的将领并不多,所以双方应该处于一个大致均势的情况,而要打破这个均势,只需要虎豹骑一锤定音而已。

所以曹操的做法是,自己坐镇中军稳定局面士气,同时派出虎豹骑这把尖刀去左路一锤定音,再盘活整个局面。

但曹操却是不知道,他先打侧翼的做法确实是最优的选择,但放到了实际中,却发生了一点微笑的偏差。

因为对面的袁熙也是这样想的。

双方各支部队同时侦查到了对面的兵力配比后,就开始全力和对方交战,同时探子全速往双方的中军主帅处报信,以等待下一步的命令。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战场太大,命令传递有延时性,要是等形势不利再发信,一切都来不及了。

所以这个时代普遍采取的做法,是探听到敌情后,马上回传中军,中军的主公和谋士根据双方的实力对比,判断出下一步的局势变化,然后再决定是否派出援兵。

这一来一往加上决断的时间,如果大于双方交战局面僵持的时间,那援军赶到战场就晚了,反之先一步进入战场的援军,可以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从而改变战场的形势。

古往今来所谓的名将,便能够料敌机先,即使相隔百里千里,也能够预估数天甚至数月后的对敌变化,孙武韩信,莫不是如此。

所以作为主帅和谋士,需要对整個战场形成大局观,最起码能预估到大致的变化,而在这一点上,曹操作为军事家,无愧是当世最强。

而袁熙那边,怎么说也是稍逊一筹,他用来对抗曹操的底气,便是他超乎曹营的消息传递速度。

曹操探子三天能到的,袁熙至少能缩短一天半,这一来一往,双方决策力的差距便被大大弥补了。

但即使如此,袁熙这边传递消息依靠的还是人力,他做到后世使用无限电波那般实时掌控战场态势,所以他也也是根据传来的消息进行决断。

对于和曹仁那一路相持的高览,袁熙方面破局的思路其实是和曹操一样的,诸葛亮在收到消息的同时,马上就派出了待命的赵云带领数千幽州铁骑,急速赶往常山通道。

袁熙和诸葛亮对赵云的定义,也是将才大于帅才,属于战场尖刀的存在,几千精兵正好能让赵云能够发挥长处,所以诸葛亮的这个决断,当时无疑是极为正确的。

赵云赶到战场时,高览正在和曹仁相持,马超正在侧翼对张辽展开猛攻,而张辽则是苦苦支撑,处于守势。

虽然张辽兵力上逊于马超,但其战阵指挥之能,是马超不能比的,所以张辽看上去处于劣势,但马超偏偏就是无法打破张辽的阵势。

曹仁看着也是无奈,马超是他的前锋,他作为主帅总不能亲自上阵相帮,毕竟对面还有个高览虎视眈眈,于是曹仁只能耐着性子稳步推进,看双方谁先露出破绽。

但变数随后就到来了,赵云带着骑兵赶到现场,直接冲击了曹仁侧后方,曹军猝不及防之下,阵势大乱,曹仁连忙变换阵势挡住,但赵云岂会给他这个机会,马上绕到另外的方向,再次进行突击,曹军一时间手忙脚乱,应接不暇。

马超见了,连忙掉头回防,张辽岂能让他如愿,当即如附骨之疽,死死缠了上来,反而把马超绊住。

马超气的破口大骂,但偏偏他的武力不足以击杀张辽,两人又紧紧纠缠起来,无法再赶去双方中军帮忙了。

而高览那边终于是等到了机会,养精蓄锐的他当即全军压上,想要配合赵云彻底攻破曹仁军阵。

这次轮到曹仁压力大增了,他四面受敌,随时都有军阵溃散的风险。

但这个时候曹仁终于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他命令兵士退回营寨,依靠掩体防御反击,同时将所有的器械车子退出来挡在阵前阵中,让骑兵无法突入,将攻防战彻底打成了一场烂仗。

这无疑是学习了先前袁熙军对付马超的打法,但偏偏确实对骑兵有用,赵云手下的幽州铁骑路线受阻,无法全力冲击地阵,速度也慢了下来。

赵云眼看无法快速突入曹仁营寨之中,见己方前锋骑兵被对方重点用箭矢招呼,便当机立断舍弃营寨,直奔马超后军而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