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犁汉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56章 崩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在东门边,铁骑校尉乐进带着本兵游弋在城外。

身量并不高大的乐进跨坐在战马上,意气风发。

他时不时打掉城头射下来的流矢,然后带着铁骑军撤离到了射程外。

撤下来后,乐进对候在这里的赵简道:

“赵校尉,敌军在东门的战斗意志并不高,箭矢绵软无力。但其城下的一军望之却不同,有点劲旅的意思。”

乐进所见的汉军正是从小辽水上游开下来的西盖马之军。

西盖马今人不识,却为日后抚顺所在。

此地设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来和东北长白山群岭内的肃慎部落互市。肃慎人常上山采人参松子之类,然后到西盖马与汉军互市。

而在地缘上,西盖马又为玄菟郡之东方门户,为其抵御高句丽的侵害。

在东北的局势中,有如此变量。

最繁华和宗主性质的是辽东的北方四郡。而在西盖马以北千里,一直到黑龙江的广大区域皆属于夫余人。

这些人并没有统一的建制,只有各酋落。而各部之间也形成了明显的上下之分,其有名马、赤玉、貂豽、美珠。有王、有豪民,有奴仆。每遇敌,诸加自战,下户俱担粮饮食之。

同时而这些部落是普遍亲汉的。从武帝时期就向汉朝纳贡,到了本朝一直不断。

甚至在安帝时期,东北雄气的高句丽围攻玄菟郡,也是夫余王出兵解救的。

可以说,扶余势力是汉家在东北地区的重要盟友。

而在西盖马的东北长白山中,一直到滨海地区,就属于另一个势力,肃慎。

这些人和夫余人是很像的,但语言不通,彼此之间也没有认同。这片地区的制度非常落后,大概处在原始部落时期,无君长,有邑落大人。

在居住中,这些人也是穴居为主,处山林之间。

也因为没有建制,这些肃慎人往往成为多家势力的雇兵,而他们之所以能如此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善射。

这些肃慎人用长达四尺的弓,箭簇足足八寸的重箭,每射皆入目,还爱上毒。

所以如扶余、汉家豪强皆爱招募他们。

而除了以上这两个势力外,东北最特殊的存在就是高句丽。其特殊在,这样一个孱弱的势力竟然也有巴蛇之志,竟然要吞并汉家的辽东。

更疯狂的是,时局发展还真有这个苗头。如西盖马的治所在这些年就不断西迁,原因就是扛不住高句丽人的攻势。

高句丽之先世属于先秦时期的百貊一族,一直活动于辽东的两江两河之间,其大致范围就是在长白山山脉的中部地区,地缘特征就是高山溪谷。

而高句丽在先秦就被称呼为高夷,意为山居之名。也确实这个族群很早就掌握了垒石为封和积石筑城的筑城技能。

其现在的都邑纥升骨城就是一座典型的山城。

他们沿着辽东到长白山区的各个河谷要道上修筑山城,一遇到战事就放弃外面的耕田,然后进入山城躲避。

也正是这种避难方式使得高句丽人避开了数次汉人的侵袭,一直熬到现在汉人在辽东地区全面变为守势。

发展到现在,高句丽人先是统一了国内的五部落,使得制度从原先的部落联盟升级到了王制时期。

同时在疆域上,高句丽人一直不忘汉人的辽东土,一直积极向西拓展,到现在已经是地方二千里,以桓仁、集安、通化地区为中心,西边占据新宾一带,北到浑发河流域和第二松江上游与夫余相接,东至延边,南至清川江,与乐浪郡为邻。

可以说,到现在高句丽人的野心越来越不加掩饰。

而西盖马正是在这样复杂的东北群势力的环视下建立的,从其一开始就以边疆重镇来建设。

其也充分利用了地缘优势,吸纳群山谷内的肃慎豪杰勇士入军。

就如现在东城墙下的西盖马营就是如此,其营有千人,一半都是肃慎、扶余的力士和弓手。

而乐进作为常年征战的武人,自然一眼就看出这些人的凶狠。

所以乐进一回来,就对呆会准备步战的赵简作了提醒。

赵简是老行伍了,对战争的意外性毫无幻觉,别说乐进专门提醒了,就是不提醒,赵简也是稳如老狗。

他先是在鼓车上注视了敌军阵地一会,然后果断给后方的投石车发信号,示意他们攻击对面城下的敌军。

得了旗语的投石车营将,果断将手里的四架发石车全部推出,上好了石弹后,就开始第一轮齐射。

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当巨石轰击在城墙上时,这段城墙竟然直接塌掉了。

而原先布置在这里的西盖马营汉军吏士直接被埋了一小半,至于剩下的肃慎人见到这般非人之力,直接伏跪在地上,以为是天神震怒。

这些还处在原始蒙昧时期的族群,对于万物已经有了神的概念,他们明白,这就是雷霆巨人在发怒。

于是,西盖马营士气完全崩溃。

对面的赵简和乐进虽然意外,但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尤其是乐进,他直接带着铁骑军纵马冲锋,他们要踩着崩塌掉的土石直接灌入城内。

城内的汉军也算醒悟的快,他们强忍着这里的血肉模糊,坚持在抢筑城墙,但根本于事无补。

当乐进一刀砍翻了一个汉军军吏,直接跃马到土石上,结果就已经注定。

五百精锐马兵携带无匹的冲击力,直接顺着崩塌的土石杀到了城墙上。

这些铁骑军骑士居高临下,纵马狂奔,肆意虐杀着城墙上的兵卒。

如此,玄菟城东门防线顿时崩溃。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