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98章 《宏观经济学》的想法?到访紫禁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498章《宏观经济学》的想法?到访紫禁城!

对于任何时代的学者来说,著书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许多人耗尽毕生心血,才能够写出一篇流传后世的著作。

许多人穷极一生,却还是不能够写出一部得到认可的作品。

况且,人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

没有人能够高质量、高强度的产出。

这也是几位先生对于包国维表示怀疑的原因。

在多本作品之后,包国维再继续输出,本就是一个不符合常理的存在。

可他们似乎忘记了,包国维本来就是当今,最打破常理的一个人。

包国维将自己对于《宏观经济学》的构思和想法,大致介绍了一遍。

他脑袋里面的概念也不明确,不过有了一个框架。

“首先,我认为这本教材,必然不同于北大以往的其他教材。

宏观经济学理论如今正处于起步阶段,就算是在国外也是一个十分全新的学科。

所以,与其注重教材的专业性,不如注重教材的普适性。

将部分深度,换成在内容上的全面,能够涵盖了当前宏观经济学的大部分领域。

这才是这部教材的重中之重。”

包国维将自己的位置摆的很正。

在深度方面,由于研究经历的缺失,他肯定是不够的。

可在广度方面,由于脑袋里面丰富的知识,他又是十分擅长。

以此扬长避短,才是真正的成功之道。

不出所料,在听完包国维的定位之后,钱穆与钱玄同二人,脸上都不免有些变化。

似乎是在说着。

这小子,好像真有那么一点东西?

“其次,这本书阅读门槛一定是要低的。”包国维紧接着深入解释,他摊开手说道。

“倒不是我瞧不起北大的学子,只不过经济学这本学科,还并没有在国内完全普及,终究是有些晦涩的。

据我所知,北大如今在经济学课程的教育方面,还十分薄弱吧?”

钱玄同眯了眯眼睛,想了想随后有些痛心地说道。

“如今在理工科文科方面,咱们许多建设还跟不上,更不要说什么经济学课程了,再加上前几年的动荡,北大如今是什么都缺!”

“倒也不是全然没有。”钱穆在一旁补充说道。“去岁陈惺农从东洋回来,就在北大担任了法科教授,他虽不是经济学专业,可翻译的《资本论》一书影响重大,如今咱们北大的许多经济学课程,也尽然是他在带的,不过”

他又将目光投向了包国维。

“不过,北大乃至于国内的各大高校,在经济学方面的研究上还十分薄弱,不仅仅是如今的国民,连许多大学高材生,对于经济学的理论也还是一知半解。”包国维笑着接插说道。

“所以,通俗性,让更多人能够接受这部教材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一直支持在教育上,要做到寓教于乐。

不同于《小岛经济学》这种浅显的经济学理论,《宏观经济学》必然具备一些专业性,所以通俗易懂很重要。”

钱玄同皱起眉头,还是质疑说道。

“秉文你说得很有道理,可这更加适合普通人和其他高校学子。

若对于北大这样的学府来说,我倒是不怎么认同这点了,书籍太过于浅显,反倒是对于学生有害的。

他们习惯了简单易懂的课本,自然会嫌弃那些难懂的,长此以往寻求捷径,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对于北大学子来说,难一些反而是一种好事”

比起通俗性来说,钱玄同更希望对方能够写出一本专业性的著作。

这对于国内如今经济领域理论的发展,显然是十分重要的。

而且在教育理念方面,钱玄同还是从前严师出高徒的那个路子。

觉着教育,就该是古板严厉的,没有什么可“娱乐”的。

包国维将茶杯放在桌上,定神盯着钱玄同看。

钱玄同被看得发毛,不由得说道。

“秉文,怎么了。”

包国维却是哑然失笑:“难道德潜先生觉着,普通人和学生都不是人么?”

“我不是”钱玄同老脸顿时一僵,不由得急了。

包国维摆摆手说道:“德潜先生不必着急,我并不说你高傲,而是觉得,既然写了教材,就不应该仅仅是拘泥于北大的教学。”

随后,他的目光越发认真起来。

“我希望这本书出来以后,不仅仅成为北大学生的专业性教材,还是让普通学生学习的。

让更多人,知道宏观经济学的魅力。

让普通学生、研究人员、文员雇员乃至于商人,都可以将这部书作为参考。

理解自己身边的经济规律,乃至于整个国家的运行原理。”

“秉文的这番想法,格局实在是宏大啊!”钱穆不由得感慨。

在他的眼里,包国维的思路与周围人完全不一样,总是能够从更加大的视角,来看向问题。

这无疑,已经比其他学者胜了太多。

钱玄同歪头说道:“如《小岛经济学》一般?”

“不!”包国维略显激动地说道。“《小岛经济学》仅仅是科普而已,他的价值实际上被夸大了,主要还是因为,第一本相关书籍的缘故。

而从内容上来说,《小岛经济学》太过于浅显,也有些片面。

相比来说,我这部《宏观经济学》则是以一个更加宏大的视角,类似于进阶性的作品。”

钱穆不由得认同说道:“将知识传播到更多人的手里,让所有人更加全面的了解国家的经济问题,对于更好应对经济问题,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让我们的民众,也不至于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规律一知半解。

秉文,你这样的想法启发了我。”

从前,钱穆觉着所谓知识,无非是少数优秀人的东西。

普通人没有必要得到过多的知识,他们没有这个条件,也没有这个必要。

可包国维的思想,让钱穆想起了“有教无类”这句话。

自孙先生离开之后,民国的“天下为公”似乎成为了一纸空谈。

普通民众百姓的权益并没有得到增强,反倒是不同阶级等级的桎梏依旧是存在的。

甚至于,如今的国府,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乃是为了买办资本以及江南地主阶级服务的权利机构。

所以民众,不过是他们的耗材。

一开始,还有很多人追求平等的思想,可久了之后,所有人似乎都忘记了。

而此刻,包国维重新激起了钱穆心中的热忱。

一视同仁,教育很难做到完全公平,可让更多人能够学习到先进的知识,通晓国家运行的规律,这难道不是一种相对公平吗?

“有教无类”不应是一种空谈。

如雷灌顶一般,钱穆这位大师,对于包国维的话,有了更加深层次的理解。

另外一边。

沉默良久,钱玄同却用审视的眼光看向包国维说道:“金陵方面没有邀请你去么?”

很明显,在钱玄同看来,以包国维所展现的格局和思想能力。

去国府担任一个经济方面的要职,简直是绰绰有余。

实际上,在国内许多学者看来。

包国维这种级别的经济学家,理应是请到财政部门,对于当下如同一滩烂泥的国家经济,进行一些帮助的。

可包国维还是来了北大。

“宋子文找过我。”包国维微微笑道。

钱玄同看向对方:“你拒绝了。”

“我没有。”

“那为什么?”

包国维意味深长地说道。

“不是不想,实是不能。”

钱玄同脸上表情不断变化,最终唾弃一般地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