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朕就是万历帝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655.第651章 翰林院,文庙管理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官署不再叫衙门,正式叫某某官署,自称是本机关,或本单位。

公文往来也定了新制式。

必须采用标点符号,以及规定的文字,以前两日礼部和太常寺联袂签发的《大明公文典范汇集》为准。

《大明公文典范汇集》除了规定句号、逗号、问号、分号、冒号、感叹号等十六种标点符号的规范用法外,还规定了从此必须用规定的文字。此前的文字,从汉唐成熟开始,字体非常多,有的文人没暖事做,就喜欢编字玩,越编越复杂。

当然了,有人繁化,也有人简化。

简化字自古以来就有,文人也称其为俗体字。

大家使用的多半是俗成约定的字,有繁有简,变化多端。

不过很多文人无聊,喜欢玩文字游戏,觉得俗体字太俗,就是喜欢用繁体字,越繁琐生僻就越显得他有学问。

《典范汇集》后附一份《万历元年简体字表》。

这是礼部和太常寺在朱翊钧的督促下,于隆庆元年就成立了文字整理编修局,组织了大批文士,收集世面上出现过的简化字、俗体字,然后几经修改整理,汇集成第一批简体字,共计一千二百六十个字。

均为日常通用字。

文字整理编修局还在继续收集和整理简体字。

《典范汇集》规定,以后大明文武官署的往来公文,必须使用《万历元年简体字表》里的简体字。

然后报纸、公文印刷的字体,也规定用宋体。这种字方便雕刻,很多工匠世代相传就是用这种字,不好意思叫秦体,就叫它宋体。

现在铜铅活字印刷开始盛行,在字体上也沿袭了此前雕版工匠的习惯。

《典范汇集》规定了公文的类型和格式。

公文类型分十二种。

决议,即资政局、御前议政会、内阁政务会议、戎政府军务会议做出的重大决定事宜。

决定,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命令(令)。用于公布行政军事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大致有内阁的政令,戎政府的军令,御史台的钧令,宣徽院的院令。还有六部诸寺的部令,五军都督府的督令。

公告,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以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和纪要八种公文类型。

每一种公文的适用范围,书写格式,都一一规定。

《典范汇集》中还特别强调,公文必须通俗易懂、精简准确、意思完整、条理清晰。

还附有范文,看了范文你就知道,就是用白话文,不要再拽文用文言文。

不用多想了,《典范汇集》这些很新颖的内容,多半出自朱翊钧这位资深公务员之手。

十几年练就的武艺,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潘应龙简单看完后,往桌子上一放,对沈万象说道:“你通知梁长史,组织召开顺天府全衙,现在叫全机关大会,认真学习下发的《典范汇集》,同时还要部署各曹深入学习的计划。”

“好的少尹,”沈万象嘻嘻一笑,“按照《典范汇集》我该叫少尹大人。要是梁长史问起什么时候安排会议,怎么回答?”

“刘尹巡视即将结束,滚单说后天回来,那就暂定在五天后。要是刘尹有其它安排,我们再说。”

“是。”

“还有一件事。”

“大人请说。”

“你去跑一趟镇抚司,找下镇抚使苏峰。说我想请他吃饭,中午、晚上都可以,看他什么时候方便,越快越好。”

“好的大人。”

文庙坐北朝南,面积大约有三十多亩,建筑面积约有十一二亩,有房屋二百八十六间。

院落共有三进,沿着中轴线往里走,从南向北依次为先师门和第一进院落,祭孔前筹备各项事宜的场所。

再进去是大成门,以及大成殿为主题的第二进院落,祭祀至圣先师就在这里。

大成殿红墙黄瓦,下有月台,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双层飞檐,四坡五脊。

沈一贯抬头看了一眼。

没落了!

以前世宗皇帝时,前期还亲自来祭祀先师,后期虽不亲至,但年年都会派重臣阁老来祭祀。

可是隆庆元年后,不仅皇上不来,连官员代祭也不来了。

原本文官士林们还心中激愤,纷纷上疏抗议。

可是江南三大案,接着湖南等地陆续出现其它大案后,文官士林们再也不嚷嚷了。

至圣先师,对不住了,我们要先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名教和你老人家,就只好先苦一苦了。

沈一贯继续往前,从启圣门走进去,这里启圣祠为主的第三进院落,也是翰林院的所在。翰林院百十号人,散落在两厢的房屋里。

正中靠北的启圣祠,建于嘉靖九年(1530年),用以祭祀孔圣先师的父母以及先代。现在连孔圣人的牌面都保不住了,他的父母以及先代就更不用提了。

崇圣祠面阔五间,进深七檩。

正殿前建有宽大的月台,殿内供奉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及配享的颜回、孔伋、曾参、孟轲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

东西配殿坐落在砖石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五檩,单檐悬山顶,内奉程颐/程颢兄弟、张载、蔡沈、周敦颐、朱熹六位先儒之父。

隆庆二年,皇上就下诏,把孔圣人的先人搬回曲阜孔庙。其余先哲和先儒之父,也统统送回各自的家庙祭拜。

理由是国家祭祀圣人,以及配享的先哲、先儒是国事,但是祭拜圣人、先哲和先儒先人,是各家之家事。

国事家事要分别开来。

于是启圣祠正殿和东西配殿被清理出来,成了翰林院掌院学士、学士、侍读/侍讲学士以及庶务和典簿两厅的办公场所。

有人戏称,翰林院现在成了“文庙管理所”。

真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想不到曾经炙手可热,养才储望,被称为储相之所的翰林院,居然败落成这个样子。

沈一贯心里一点惋惜都没有,只是有些痛恨,自己当初为何没有认清形势,没有早点从这个臭水坑里跳出来。

他转到了启圣祠的后殿,掌院学士张四维在这里办公。

隔着半开的纸窗户,沈一贯看到张四维坐在里面,戴着一副玳瑁眼镜,聚精会神地看着一叠文卷。

沈一贯出声叫道:“凤磐公!”

大人在元朝前是对父亲、祖父的尊称。但是在草原民族却是用来称呼贵人和头人。

到了明朝中期,大人已经成了对官员的尊称。《西游记》、《金平枚》以及当时士人笔记里都有记载。原因是元朝由草原民族入主中原,带来许多称呼的改变。

在作者心里,老爷有主仆之分,大人是尊卑之分。所以在新时代的称呼改变上,最后还是选了大人和长官两个词。

每个词不同时代都有不同的含义,比如小姐,同志为什么那么拘泥。

满清用过的就不能用?满清除了阿玛、格格之类,有几个是自己的?他们兴起于东北,奴隶社会,有多少自己的文化,还不都是学的明朝的?连八旗都是学得明朝卫所的小旗、总旗,再把自己的奴隶制往上套。

以上针对部分读者的忿忿不平做出的解释。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