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穿之小姨带娃日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26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郝如月长长吐出一口气:“你和大阿哥的意思我明白了,却也没必要辜负明相的一番好意。”

惠妃立刻听出了弦外之音:“娘娘的意思是?”

郝如月轻笑:“送你的就收下,只一样别让那孩子净身,将来给大阿哥做个贴身侍卫也是好的。其中原委,我自会向皇上禀明。再说大阿哥今年七岁,也该有自己的哈哈珠子了,另一个我也会请皇上一并给大阿哥补齐。”

惠妃闻言悬起的一颗心终于放下,皇后接受了她的诚意,并且愿意照拂大阿哥。

她没有看错人,皇后值得。

与此同时,郝如月接到了来自扬州的书信,纳兰在心中求她救救纳兰一,不要让人给他净身。

看笔迹确实是纳兰的,与上一封信的笔迹无差。口吻和行文方式也很像,只是内容……郝如月觉得不像是纳兰能写出来的。

纳兰心地纯善,自己能解决的事很怕麻烦别人。

就比如当初安排纳兰一。常泰说想要收养纳兰一,纳兰在回信中表示感谢,却隐晦地提到纳兰一太大了,不适合给人做养子,让常泰不用管纳兰一,他另有安排。

于是让纳兰家的人将纳兰一接走了,自己收了纳兰一做养子。

郝如月听说纳兰成亲多年,到今日只有一个女儿,并无嫡子。这回他收养纳兰一做养子,明珠心里大约不痛快,这才想出给纳兰一净身,将他送到大阿哥身边。

既能把纳兰这个养子弄没,让他赶紧自己生一个,又能借纳兰一搭起一座与大阿哥私下沟通的桥梁,以图将来。

一石二鸟,先斩后奏,打得一手好算盘,与索额图不遑多让。

可纳兰与明珠并不是一路人,正因为这样,郝如月才怀疑这封书信的真实性。

当初纳兰怕麻烦赫舍里家长房,让纳兰家的人将纳兰一接走,并且自己收为养子。如今纳兰一人在纳兰家,已经是他的养子了,以纳兰的性格,不可能自己不出手,反而用这事来麻烦她。

况且……郝如月将惠妃叫来问话,惠妃说早给觉罗氏回过话了,同意推荐纳兰一给大阿哥做哈哈珠子,条件是不许净身。

对方已然答应了。

所以这封信很有问题。

眼下正是皇上给太子挑选伴读和哈哈珠子的时候,若惠妃不来找她表明心意,而她也没看出纳兰信中的不对劲儿,愿意帮这个忙,她非常有可能向皇上推荐纳兰一,让他给太子做哈哈珠子。

只有这样,她才能合理地提出要求,不许明珠给纳兰一净身。

纳兰一是纳兰的养子,已然过了明路,以纳兰家的门第,是有机会被选上的。

如果纳兰一当真被选上,成了太子的哈哈珠子,又会发生什么呢?

郝如月越想越不对,当晚将这事告诉了皇上,然而皇上的关注点是:“你与容若还有书信往来?是谁拿给你的?”

郝如月又把赫舍里家长房关闭丰台善堂的事说了,皇上这才将注意力转移事情本身,派人去调查了。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纳兰一根本不是什么受牵连官员家的孩子,而是鳌拜的亲侄子。

是鳌拜兄长卓尔泰宠妾生的儿子。

卓尔泰因鳌拜犯事被抄家夺爵,一家老小惨遭流放,可在去往流放地的路上遭遇劫匪,全家被杀。

官兵赶到,劫匪早跑了,清点尸体时发现少了一个孩子。

也是这孩子命大,并没死,几经辗转被人送到了位于丰台的私人善堂。

“皇上,臣妾敢担保,纳兰并不知道这孩子的身世。”鳌拜之于康熙是什么样的存在,郝如月很清楚,害怕康熙因此迁怒。

然后皇上的关注点又变成了:“你凭什么为他作保?”

郝如月:都什么时候了,这是重点么!

“就凭他是皇上的表弟啊。”郝如月伸手握住了皇上的手,轻轻地顺毛捋着,“纳兰是皇上表弟,又在皇上跟前做过侍卫长,别人不了解他,皇上还不了解吗?”

半天才被捋舒服了,康熙“嗯”了一声:“朕都要查这么多天,容若一个文人,能知道什么。”

不过是被人给利用了。

郝如月连声夸英明,又问:“皇上打算怎样处置?”

康熙看她:“你见过那个孩子吗?是个怎样的?”

郝如月斟酌措辞:“臣妾进宫之前见过那孩子一回,感觉是个机灵的,嘴甜,极有眼色,很会来事。上回臣妾的额娘和大嫂进宫,也说起过他,说他长得高大壮实,学问不错,而且臂力惊人。”

康熙哼笑:“听你这一番描述,倒是与鳌拜年轻时很像。”

郝如月:好像帮了倒忙。

见她一脸惶恐,康熙气笑了:“像鳌拜年轻的时候怎么了?鳌拜可是先帝亲口封的满洲第一巴图鲁,还是个有勇有谋,城府极深的巴图鲁。只可惜朕那时候年纪太小,鳌拜又太张狂,若放到现在,朕必然将他收于麾下。”

说着说着还来了兴致:“你知道朕当时为什么没有杀鳌拜,只是将他圈禁了吗?”

鳌拜之于康熙,就像多尔衮之于顺治,然而结局却大不一样。

多尔衮活着的时候,顺治并不敢把他怎样,等他死后才夺爵抄家,开棺鞭尸,挫骨扬灰。

而鳌拜倒台正是他如日中天的时候。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然后楼就塌了,压倒了很多人。

可奇怪的是,康熙并没赐死鳌拜,只是将他和他的家人圈禁起来。等鳌拜病死,还将他的家人给放了。

很多人把这事归因于康熙的仁德,直到今天郝如月才听康熙大帝亲口说:“因为他根本没想反,罪不至此。”

若鳌拜造反,以他当年的实力,能不能压得住,很难说。

可鳌拜从头到尾都没想过要反,他只是贪权。康熙也正是看明白了这一点,才留下了鳌拜一条性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